持续增强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 江苏出台“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22-08-01 20:4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海盈  
1
听新闻


徐志强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江南时报讯 社区服务是民众家门口的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日前,《江苏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进一步完善全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近年来,南京、苏州等地在社区商业发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科巷市集、邻里中心等为代表的创新模式。去年,南京、苏州两市入选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农村3公里生活圈建设,大力发展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洗染店、药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再生资源回收点、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等便民服务。

  同时,《规划》提出,支持城乡社区服务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引导市场、社会力量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等服务业态,提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城乡社区服务业提质扩容。支持企业在村(社区)设置服务网点,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建立健全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双向选择机制。

  为提高城乡社区服务效能,《规划》要求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深化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支持其向社区延伸服务,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下沉到一线,在场地、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扶持。到2025年,实现每个社区都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等服务站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加快城乡社区智慧化建设

  给基层社会治理装上“智慧大脑”,《规划》指出,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依托政务服务大数据,加快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推动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根据服务群众需要,依法依规向村(社区)开放数据资源,发挥信息为民服务作用。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规划》要求完善基层治理数据综合采集机制,推进村(社区)基础数据资源建设,实现村(社区)网格数据一次采集,跨部门、多层级互联互通。

  同时,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感知设施、家庭终端和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推进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和智慧养老等社区惠民服务应用。

  深化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信息系统、中国智慧社区服务网的推广应用,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在线服务评价工作。鼓励多方参与、集约化建设,支持社会资本运用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投资建设智慧社区。

  为促进社区服务智慧化,《规划》要求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线上办、社区代办、网格内上门办、自助服务办等社区服务。推动线上政务服务和线下村(社区)服务站点的有效融合,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各类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参与社区便民服务,开发居家养老、托育、卫生健康、文体活动、家政服务、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智慧化社区服务应用。

推进四项重点工程建设

  《规划》推进四项城乡社区服务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质量提升工程。健全特殊困难群体主动发现救助机制,村(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经常性走访居民家庭,及时掌握居民生活困难及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急难情况。分类建立困难群众档案,统筹整合驻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帮扶救助。

  二是社区应急体系强弱项工程。全面构建城乡社区应急监控、应急处置和应急服务机制,完善社区安全防护网,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做好城乡社区防灾监测、应急避险等安全防护工作。加强社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三是社区矛盾调处体系建设工程。全面推广南京市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围绕萌芽化解、诉源治理,建立健全矛盾排查预防调处机制。依托用工单位和居住社区,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及社会组织作用,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帮扶关怀,鼓励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四是社区医疗服务和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设立集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护等服务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推进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推进城乡社区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引入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力量提供心理科普、心理疏导、心理援助、矛盾调解等综合社会心理服务。

  (记者 钱海盈)

标签:城乡社区;社区;服务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