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印象
2023-02-26 15:1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澜涛  
1
听新闻

  重庆是巴山楚水间出落的一颗璀璨明珠,如同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的一幅峰峦遍布、山重水复、风光旖旎和景色迷人的精美画作,把这一古称江州、楚州、渝州、恭州的祖国西南重镇,装扮的多姿多彩,美丽妖娆,奠定了她华夏最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重庆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宋光宗赵惇接位时升恭州为重庆府,此称沿用至今没有改换过。

  把城市建在崇山峻岭与两江(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重庆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与独特的构造所决定,名副其实的山城和江城汇聚一体、云集景从的大都市。天上人间若没重庆,虽然不会缺景少色那般的苍白平淡,但少了这精彩的一笔,势必会略逊一筹吧?我想应该是的!

  我去过重庆多回,每回都流连忘返,感觉美不胜收,常常在脑海里回放她的模样,恍如一次次在梦里回到她为的身旁,淡化不了她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一、琵琶山上与山下

  写重庆必先写琵琶山上与山下。

  这山因形似器乐琵琶而得名,如海市蜃楼一般的迷人景观,胜过八仙过海和蓬莱仙境的幻觉:站在这一制高点上,偌大的重庆尽收眼底,在星光满天、华灯初上之时,你无法分得清楚哪是天空里的星星,哪是人间的灯火,灿烂的星光与璀璨的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如梦如幻神话般的精彩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夜景能够取代它美轮美奂的存在。

  巴楚胜地,独放异彩。你愿意把你所有掌握到的最美辞藻,用在对琵琶山的描绘上,词不厌精,文不厌华,因为你的视线被征服之后,感觉再怎么赞美它都不为过。

  在琵琶山下的一幢楼宇的单元里,住着我多年前一位好朋友,他跟琵琶山夜景一样美的让人钦佩,是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豪杰,他的舅舅成就了他作家的梦想。

  朋友姓黄,名济人,当代著名的军史专家,尤其擅长抗战史的研学,他爱用纯正的四川方言,讲述抗战的故事。

  他的舅舅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抗战将军,听抗战的故事是他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琵琶山上的星光闪烁,琵琶山下有个人家彻夜灯火通明,无数个夜晚舅舅给外甥讲述动人心魄的抗战故事。

  每讲必记,耳濡目染,天长日久积累了百万字的素材。有一天外甥对舅舅说:“我要把您老人家多年来讲述我听的抗战故事,写成长篇小说,不知道舅舅您赞同否?”

  他的舅舅莞尔一笑对他说:“外甥有如此宏大的计划,我当然举双手赞成啦,不过听说全国现在有许多人在写这个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你的手脚要快一点呀,切莫做劳而无功的事情呀。”

  朋友没有辜负他舅舅的希望,只争朝夕,奋笔疾书,于两年后发表了《崩溃》一书,鸿篇巨制,轰动了山城,其影响波及全国,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时间长了记不得该剧叫什么名字了。

  向朋友学习,可以提升自己对抗战史的认知,只要朋友赐教,就是我的如愿以偿,琵琶山上山下充满了人文的精彩……

  二两江并流的风采

  长江和嘉陵江在重庆的朝天门码头交汇,两江并流的格局就此形成。前者从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峰一路东进,后者由秦岭北麓代王山浩荡南下,使得重庆有了山城与江城的美誉,就像长江和汉江在武汉交汇时,把该城分割为汉口、汉阳和武昌一样,鲜明的地域特质,堪称中国地理的独一无二。

  嘉陵江发源于黄土高原上的山脉,名副其实的黄水漾泱,跟长江的清溪旋流有着泾渭分明的区分。不管混浊还是清澈的水体,胸纳百川的重庆一概地接受,借着这一西水东去的通道,浩浩汤汤地投入大海的怀抱。

  两江并流的波涛撞击,发出了雷鸣般的轰响,如乐曲的主歌与副歌旋律的衔接,声咏了朝天门码头天籁之音的唱响,造就了天下雄奇壮观与浩荡声势,在朝天门码头日日夜夜、乐此不疲公演的惊天动地,非常的动人心弦呐!

  三、红岩上红梅开

  无数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碑石——红岩。

  在新中国诞生前夕,重庆国民党反动派为了作最后的垂死挣扎,疯狂镇压我从事地下斗争的共产党人,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博弈在山城重庆黑色恐怖中展开,腥风血雨的苦难中开花,依然像傲霜斗雪的红梅昂首挺胸绽放,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感天动地!

  虽然牺牲在红岩的烈士们,没能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一天的到来,但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罗广斌、杨益言根据烈士们生前与反动派不屈不饶、英勇斗争的革命事迹,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塑造了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革命志士的崇高形象,并在上世纪60年代初被改编成歌剧《江姐》,时年在全国巡回公演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的五星红旗下茁壮成长。

  红岩上红梅花儿开。有个已故的著名词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梅赞》创作了情真意切的歌词,配着当时另一位年轻作曲家谱写的曲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歌声九天飞扬,唱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红歌迄今传唱不衰。

  红岩上的红梅是初春特殊的花,重温词人的描绘,格外感觉鲜艳、动人、精致和坚强,充满了峥嵘岁月与顽强斗志的绝色芳颜: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一曲新春来。

  山城因古老而成为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山城亦因红岩而蜚声海内外,名副其实的英雄城市,如今已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们的英勇壮举永远感动中国,与日月同在,跟山城共存!

  每年春回大地,红梅迎春而开,要数重庆红岩上红梅开的最艳丽,因为她除了花色争奇斗艳,还象征着烈士们的崇高革命气节与品格,放射不灭的、灿烂的历史光华!

  四、精美绝伦的大足石刻

  重庆人待人接物总是给人留下好印象。有次山城举行的散文笔会快要结束时,主办方重庆市作家协会负责人,邀请我们学员集体去参观距离市区90公里外的大足石刻。虽然那时的旅游热潮没现在这么高,但去大足县参观石刻的人还是很多的(当然比不上现在多)。

  石刻即石窟。首次去了才知道那是个古代了不起的工程,把方圆几千米的大山沟开凿成一尊尊面貌各异的石造佛像,多姿多态,无一雷同,展示了古人精工细作的雕琢技艺,巧夺天工的匠心独运,令我们后世敬佩不已。

  是哪个古人发现了这儿有可造石窟的山沟,并使这偏僻的山沟成了佛像金光闪烁一片的精彩世界的呢?

  借助于史料我们终于弄清楚,这个人的名字叫韦君靖,唐景宗元年(公元892年),他在此担任昌州刺史兼静南节度使,其军职相当于现在大军区司令员,这在唐代是个有职有权的高级官员。

  韦君靖要把他管辖范围内的大足县的龙岗山(现在的北山),开辟为天下无双石窟群,于是,他挑选了千名工匠,开始了漫漫长路的凿造佛像的宏伟工程。

  一时间敲击声响彻云霄,石尘漫天飞扬,可见那个氛围是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所没有过的浩大场面。这声势把古人对佛教的信仰,提增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使得当年佛教国大月氏派遣使臣来中国传授佛教信仰,让古老的中国与之产生了浓郁的兴味与思想的共鸣。

  这种来自于异国他乡的信仰与共鸣,不是韦君靖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有其可以追溯的历史渊源。

  公元前67年汉元帝刘奭派使臣专程到佛教国大月氏,邀请天竺和尚来到中国进一步传播佛教思想,用白马驮载佛经和释迦牟尼像一路到达洛阳,皇帝下诏建白马寺迎候。

  我国首座寺庙白马寺的建成,对汉代以后的历朝历代佛教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与仿效的巨大作用。韦君靖选择大足县龙岗山开凿石窟群,就是受到了这种佛教氛围的影响,他要把这件事做大做强。

  深谙佛教传播史的韦君靖,清楚地知晓在他之前产生的石窟和寺庙,跟2个有作为的皇帝具有不可或缺的关联,这就是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汉名元宏)和南朝梁武帝萧衍。

  皇帝元宏似乎感觉都城洛阳不能只有孤单的白马寺,还需要有石窟群为其烘托氛围才好,遂于太和19年(公元495年),选择洛阳西山末端的崖壁,凿石造佛,规模宏大。

  韦君靖是唐代晚期的官员,同时也是积极关注和研究石窟的专家,洛阳石窟始作俑者孝文帝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要把大足弯变成新的石窟群,以此为政绩可以与之相媲美,彰显他在地方工作期间是个做事实的人。

  南朝梁武帝热衷建寺庙,取得的成就达到了辉煌的等级。晚唐诗人杜牧做过统计,并将其记录在他的著名诗作《江南春》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过杜牧《江南春》的韦君靖,对建寺庙的吸引力与想法也是有的,但他实在分身无术,只能放弃建庙奢想,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开凿大足弯的石窟群上,努力地把一件事做好做成。

  在韦君靖的领衔下,大足石刻的开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自此后,州、县官吏,当地绅士与僧人,以及平民百姓们都纷纷仿效,这让韦君靖喜出望外,更是他感到始料未及的事情。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信仰的力量造就的奇迹,实属难能可贵。

  大足石窟开凿15年后的公元907年,唐代亡国,韦君靖不再是官员。现实是无情的,他开凿大足石窟的使命就此戛然而止。

  然而,朝代更替,并没有影响到大足石窟开凿的进程,从五代十国到北宋开凿大足石窟的工程,非但没有间断,而且还形成了大足石刻史上首个造像高峰,只不过韦君靖自己没有看到而已。

  与其说这是后人实现了韦君靖的遗愿,不如说在佛教成为古代社会的共同信仰之后,基本跟改朝换代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儒学在古代深入人心一样。

  韦君靖是大足石窟的发起人与领衔凿造者,在他因故不再是官员的时候,大足石刻已经初具规模。虽然从唐晚期到后来的清代末年,大足石刻长达1000多年不停顿地开凿,形成了我们今天能所看到的蔚为壮观的宏大规模。

  韦君靖大足石刻总设计师的地位被史学家所公认,就连大足石窟千佛千面的样貌,也是他能工巧匠智慧的传承。把吃尽千辛万苦雕琢精美绝伦的大足佛像(坐佛、卧佛、站佛、群佛)留给后人观摩,韦君靖功不可没,我们应当记住这个人的名字,我们应当缅怀参与大足石刻不辞辛苦劳作的所有的祖先们,因为他们都为大足石窟的精彩呈现,建立了不可小觑的历史功绩。

  大足石窟现有23处精致纷呈的看点,其中比较集中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亦是大足石刻最为精彩的一处,值得慢慢品味,细细观赏,祖先们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放射着佛像文化的历史光芒。

  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世纪到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它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与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并且以规模宏大的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与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物证之一,象征国泰民安、吉祥美好、繁荣兴旺的景象永存永在,与日月同辉,生生不息到久远!

标签:汉元帝刘奭;石刻
责编: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