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达艺思之十五
2022-01-23 19:0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言恭达  
1
听新闻


恭达艺思之十五

言恭达

  ▲中国书法的本体精神是写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决定的。“写意精神”决定了中国书法的艺术思维形式必然是意象思维。《文心雕龙·神思》首先提出“意象”:“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这里,“心、神、情、志”用“意”来概括;“物、容、事”用“象”来表现。

  ▲中国的诗书画艺术正是将生命的本义、将生活的审美交给大众的体验。书法文化的终极意义在于其思想价值。《礼记》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作为“大中之道”的“中庸”,这是中国书法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写意精神正是书法艺术“道”的精神体验。“意”在古文字解读中由“心”和“言”两部分组成。王羲之成功地探索了汉字书写便捷、美观的表现规律,依托他深厚的文学学养与艺术技巧,铸就了《兰亭序》的经典地位。所以书法必须以有意义的文辞为表现内容,艺文兼备,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情感。

  ▲“意象思维”比“形象思维”的外延更广阔,更有涵盖性,更恰切。在中国书画创作中“意”与“象”是相生的。“因心造境”“尽意立象”,“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是互动的。“意象”就有“意境”之意。王昌龄将诗的境界分为物境、情境与意境。意境超乎物境与情境“张之于意而思于心”;司空图论诗主张“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受人以虚,求是以实,能见其大,独为其难。“小技拾人者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缶翁)。积学储宝,不随俗流,更不以狂怪巧饰来哗众取宠。学源于思,深悟其理,饰穷其要,意蕴万象。借形以写意,阐意而达情,唯见平中见奇,静中寓动,开拓出无限生命活力,建构个性化的纯净的精神家园。

  ▲张怀瓘《书议》指出:“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当今时代的审美转型正是说明了这一点。风格是河流,水在于更新。“思虑通审变为用”。把握兼容民族精粹和现代形式是当代艺术家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古法;既敢突破陈规,又不失去法度。站在古人肩上远瞩高瞻,适应时代大众审美心理,以诚正之心,以性情为本,注重艺术作品的写意性和精神性,以韵度胜,以风神胜,抒写现代人的胸襟、魂魄与意趣,展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文理想。以意境创构为终极追求的书法艺术,是人学,所以,古人强调“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贵自然,毕竟需要成熟的技法来支配。冯班《钝吟书要》云:“本领极要紧,心意附本领而生。”仅仅是外在形式的新颖奇胜,形式至上,无异于买椟还珠。“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是一条中国书法艺术规律。

标签:中国书法;写意;意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