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文学与大运河
2021-09-26 19:5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陶建平  
1
听新闻


冯梦龙文学与大运河

□ 陶建平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年)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的名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崇祯七年(1634年),冯梦龙担任福建寿宁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任满致仕回乡从事著述。晚年奔走反清大业未成,忧愤而终。冯梦龙一生撰写了很多的白话短篇小说,其中所辑话本《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作品。他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作出了独异的贡献。

  冯梦龙家乡的文化建设与传承

  2010年1月22日,苏州相城区黄埭镇新巷村党总支书记组织村两委班子人员召开会议,讨论新巷村文化名人冯梦龙的挖掘工作,并在3月10日成立了冯梦龙文化挖掘工作领导小组。

  2010年6月至11月期间,新巷村党总支组织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冯梦龙出生地冯埂上。

  2012年10月21日,新巷村党总支召开国际国内知名专家论坛会。

  2013年5月11日,成立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

  2013年12月,出版《新巷冯梦龙与民间价值建构》论文集。

  2014年5月14日,新巷村党总支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座谈会,决定将挖掘冯梦龙文化和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在弘扬冯梦龙文化的同时,提升新巷村的文化品牌。会议一致通过把新巷村更名为冯梦龙村,并由村委会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村更名事宜。

  2014年11月15日,在新巷村召开冯梦龙村挂牌仪式,并举办了冯梦龙诞生44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9月25日,相城区委区政府、黄埭镇党委政府在冯梦龙村举办了首届冯梦龙文化旅游节,还举行了电影《冯梦龙传奇》开机仪式。

  挖掘弘扬冯梦龙文化使黄埭镇的文化旅游得到了健康发展,随着冯梦龙村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提升,“名人故里、文化兴村”等乡村文化旅游设施进一步显现。

  比如冯梦龙乡村纪念馆、书院、“四知堂”,在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中发挥串起节点、连线、带头的作用,让冯梦龙乡村文化理念深植村民心中,从而不断涵养文明乡风,为乡村铸魂聚力。其中“四知堂”之名源于冯梦龙拒绝柳必得贿赂“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一个典故,黄埭镇将其打造成为党风廉政教育建设的教育馆、工作馆,让中国乡村文化发展不仅有文化外观作为形象,更有文化灵魂作为依托,让冯梦龙村逐步走上一条以中华乡贤传统文化观为引领的高质量乡村发展之路。

  冯梦龙作品与大运河的交际

  冯梦龙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三言”。在“三言”所写到的明代故事里,大运河占有突出地位。在“三言”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出行和活动基本都是行走水路,运河作为南北交通通道,对沿岸人们生活影响的种种情景。“三言”能让人更好地了解明代运河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在《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沈小霞从山西大同把父母和弟弟的灵柩运回故乡绍兴安葬。他当时行走的路程便是“先奉灵柩到张家湾觅船装载”,然后进入运河之后一路南下,“到了浙江绍兴府……将丧船停泊码头”。从这篇明代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运河成了沟通南北的非常重要的通道。靠近或者临近运河的人们,无论大事小情,只要涉及出行,一般都会把运河当作他们出行的首要选择。

  “三言”的明代故事中所写的商人,如《刘小官雄雌弟兄》中的刘德开旅店,其后刘奇、刘方开布店是坐商;《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的高赞“少年惯走湖广贩卖粮食,后来家道殷实了,开起两个解库,托着四个伙计掌管,自己只在家中受用”是先做行商,后转为坐商。他们赚取利润的最重要方式就是长途贩运,因此经常的出行跑商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数临近运河的城市或市镇中经商出行,他们首选的出行方式自然就是运河。

  明代故事中所写到的读书人基本上分为出仕与未出仕两大类。出仕者无论是官还是吏都要宦游四方,对于那些大多数生活在运河岸边的官吏来说,运河为他们的宦游四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于那些生活在运河岸边的读书人来说,运河也会成为他们理所当然的选择。此外,因为生活在运河岸边,这些人个人生活的种种组成部分,如公干、回家、游玩、探亲、婚嫁等等,也都与运河发生关系。

  我们可以把冯梦龙的文学和大运河的发展与利用结合在一起,对冯梦龙个人活动及小说、山歌、诗文等文学作品深入研究挖掘,把运河文化发展作为当地政府重点工作。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中推动大运河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深度挖掘冯梦龙文学领域与大运河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可以考虑到相应文化展示带中恢复冯梦龙小说故事中的景物,具有“文化自信”的独特作用和重大意义。如根据冯梦龙小说对明代商业的生态描述,在望亭镇建设明代风格的商业街区,展示冯梦龙运河小说故事场景。

  黄埭、望亭是相城区主要出产江南稻米的地方,在挖掘运河文化的同时有必要重新认识江南文化的根,结合“稻香小镇”打造建设稻作文化博物馆,加速推动冯梦龙文学研究与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创新性发展。

  (作者系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标签:梦龙;运河;大运河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