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他一生的注脚
序《老孙心语》
2021-08-22 18:47: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教育”是他一生的注脚

序《老孙心语》

□ 瞿振元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介于管理与不管理之间。给他一个词,叫“唤醒”。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是教育。

  当我翻开《老孙心语》,一位优秀教育管理者的形象生动浮现。在2016年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青年报社、全国学联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喜爱的校长”活动中,经过学生网上投票、专家评议,12位高职校长获此殊荣。孙兴洋就是其中的一位。读过他的事迹介绍,听过他的激情演讲,再看他自己的心语之书,使我感到:兴洋校长是一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人,是一位具有爱心感召与教育情怀的人,是一位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精神的人,是一位具有创新激情和创造热度的人,更是一位经过精心耕耘取得显著成果的人。

  每个人的词典中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关键词。对兴洋校长来说,“教育”是他一生的注脚。从教33年,他一直在与学生打交道,无论做辅导员、党团总支书记、学生处长,还是校长。我们走进这位全国“大学生喜爱的校长”网红校长的大爱世界,在朴实的话语,温暖的文字,探索的足迹,动人的故事里,他以一种独有的天赋和悟性,把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角色,演绎得生动而完美。正如兴洋校长的心语“学生的笑脸是校园的阳光,教师的敬业是学生的希望。校长心中有学生,学生才会有未来;学生心中有学校,学校才会有希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还要一切问问学生”……无不在诉说着教育初心。他倡导举办校长早餐会、竞选学生校长助理、打造校园吉祥物“锦鲤”等校园民主、文化育人的创新举措,让学生真正成了校园的主人;他把看似常规的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赋予了仪式文化,时尚热词与学生同频,情感共鸣激发斗志昂扬;他注重中央文件政策和教育动态的学习研究,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刊发《职业教育尤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要眼中有人》多篇署名文章,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提出了培养“长着中国脸、心是中国心、满怀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新时代大国工匠,赋予了职业教育厚重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办学依靠教师,办学为了学生,这是教育的常识。大学因为有学生要培养,所以要招聘教师来教育。因此,大学的校长和老师都是为学生成长成人服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就是这一“初心”的形象表达。但在事实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种理念长期争论,至今未了。美国两位教授曾经这样比喻说:“宇宙观从地心说向日心说的转变曾经导致了一场科学革命,而教育观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将给教育带来同样巨大的冲击。”正因为如此重要,这一问题始终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这一讨论必然对教育发展产生日益广泛和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兴洋校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身体力行,取得明显成效,印证了这一变革的重要与必然。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不忘初心,就是坚守良知,就是用工匠精神来做教育。在他身上,彰显着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非凡的气度和智慧;在他身上,传承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大的凝聚力;在他身上,焕发着因始终追求卓越而永不熄灭的工作热情和充满使命感的光辉……作为一个长期在高等教育战线工作的同行,我由衷地为兴洋校长点赞,为他对教育的执着守望,更为他倾注全部心血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在心上”的笃定践行。希望《老孙心语》能带给更多教育工作者以深刻思考和实践启迪,共同携手一心一意谋学生的美好前程,一心一力谋学生的全面塑造与持续创造。

  (作者系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

标签:学生;教育;校长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