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南】445块石板195步老街让巴城缠绵到今朝
2021-07-20 16:5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袁福荣  
1
听新闻

  巴城的老街不长,清静到极致。从红桥往西至龙云居茶楼,漫步在这条街上,感觉这街是自家似的。

  去得多了,忽一日,兴起,踩着每一块石板,数出了铺在街上的445块石板(以中间的横石为主)。然后,又一步步,走出了195步老街。

  一块一块数着地上的石板,一步步记着走过老街的步子,忽然感觉到自己步伐有了节拍,整个人竟也有些缠绵起来。

  难不成,浸染在这老街骨子里的600年绝唱,此时,把我这个专心数着石头,想知她有多长的无聊之人,当作了知音,给我打起了节拍。只可惜,我是怎么甩也甩不出那摄魂的水袖来的。

  因为大闸蟹,巴城的名声没有阳澄湖大,也因为大闸蟹的“横行”,更是把巴城改变了性格。其实,在众多水乡古镇中,巴城不是靠“小桥流水人家”来吸引人的,而以她骨子里的缠绵,让人欲罢不能的。

  这与她的地理位置相关,镇的西部有阳澄湖、傀儡湖、鳗鲤湖,北部有巴城湖、雉城湖,五湖环连。东部河流密布,有张家港、杨林塘、雉城塘、茅沙塘、古塘河、新塘河等。尤其是张家港和杨林塘两条大河在镇腹纵横交会。至今,巴城龙云居茶楼西面的河上,上百吨的大船一条接一条。

  守着这么好的交通条件,如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色,怎能让路过的那些见过世面的大商船的贵人们,靠得了岸,住得下人,留得下心呢。

  但我想,留住他们心的,一定不是现在横行的大闸蟹,那时的蟹还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而是,摇着农船、河边洗菜汰衣裳的那些村姑少妇嘴里唱着的那曲水乡小调,这是何等的缠绵悱恻。

  这情景一定就像现在北方游客来到周庄,一听船娘的歌声就迈不开脚一样。只是,现在可以不来周庄,也能听到。而当时,若是要听,且一旦迷上,要么靠岸停船住下,要么学了带走。

  原生态的调调,一直是让人魂飞魄散的。

  就算现在,各种歌唱比赛中,来自山寨的姑娘,只要一亮嗓子,即便听不清半个字,但有几个能扛得住这调的诱惑,哪个不是顿时安静下来。

  那时那景,这被水磨过的昆山腔,自然有了魔力,这咿呀的唱腔中听得见风婆娑着的竹叶,看得见雨亲吻着村姑的额头。再加上这袖看似随意的一甩,便让人顿时千肠百转,整个人缠绵的不行。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颗缠绵之心,恰好她在,又恰好你来,便也缠缠绵绵起来。昆山腔调传遍京城,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这曲儿被人带走了,虽成了百戏之祖,却沦落到了保护,成了保护的独独把巴城忘记了。还好,这195步的老街,倔强地与横行霸道的大闸蟹抗争,坚守着巴城最后一块阵地。或许,老街知道,终有一天,昆山的这腔这调还是会回来的。

  但凡民间的好曲,一旦被传唱,便会引来风雅之人无数,更有痴迷之人,付出毕生精力,记录、传唱、发展,使之成为经典。有时候想,为什么现在听那唱曲的人,能把一个字,也能唱得如此婉转缠绵,莫不是当初风雅人士,喜欢那曲调,却听不懂村姑少妇唱的是什么,在学习时,干脆就来个一字一调罢了。

  再细看那些留传至今的剧本,其唱词无不是惜字如金。而那水袖,也许,也是见着村妇在河埠汰衣裳时,经常在水中来回甩衣服过洗的不经意举动所吸引,而被他们演变而来,融合成了如今的“唱做”。

  之后,往往发源地反而没了声音。只有到了失去之时,方知去源头作保护。巴城,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正在全力保护着600年的千古绝唱,让子子孙孙缠缠绵绵。

  时日,然你也去巴城,与老街一起缠绵。

  江南时报行走江南工作室 袁福荣

标签:茶楼;村姑;石板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