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圣教序》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刻七佛像。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集王圣教序》,较雁塔褚遂良正书本晚十九年,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笺答、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集王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受到学习王羲之书法者的追捧。尽管如此,笔者依然认为它并不适宜初学者学习。
对于初学者,字帖选择很重要,对于今后的学习影响甚大。一般来讲,选择字帖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取法乎上的经典原则,就是要在经过历史检验的书法大家作品中去选择,这些作品经过漫长历史的淘汰过程,凡能保留下来的基本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所以,选择这样的作品就不会误入旁门左道。取法乎上中的“上”,并不是专指年代久远,而是指艺术水平高的作品,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不是绝对的。二是先墨迹后刻帖的原则,就是首先选择墨迹本,因为墨迹字口清晰,用笔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而刻帖就不一样了,由于刻帖要经过刻、拓、印刷等工序,就会出现笔画和字形模糊不清的情况,给初学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三是先字多后字少的原则,这一点很重要,有的字帖就几个字,有的几百甚至几千字,当然首选字数多的,因为字多的信息量大,规律性的东西呈现得相对充分,初学者就容易找到这些规律,字少的则相反。比如二王手札,虽然精美、高古,但字数太少,且风格也不太统一,初学者如果首选它进行学习,基本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收效却与它的名气严重不符,恐怕这是此类初学者的共识。四是重古人弃今人的原则,无论是技法还是精神,今人都远远逊于古人,古人的书法是由技到道,由写到养的升华,而今人的书法大多还纠缠在技的层面,属于快餐式的。如果想成为一位真正的书法家,就要踏踏实实与古为徒,放弃今人。由此,我们看《集王圣教序》,从字数上和经典上都占有优势,但不仅是刻帖,而且还是集字,所以,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一、字口不清晰
《集王圣教序》属于刻帖,笔画和字形多有不清的情况,这是刻帖的通病,尤其是笔画的起笔不清,给初学者的临写造成很大障碍,因为大多数初学者对于行书笔画的起笔方法还不太清楚,字帖上的起笔模糊不清的,初学者就会照葫芦画瓢,削弱了学习效果。行书笔画的起笔方法虽然没有楷书那样程式化,但也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它也有相对固定的写法,基本包括逆锋、侧锋、顺锋、竖切、横入等,无论是临帖还是创作,都要遵循这些方法,否则就是任笔为体,最后落入野狐禅。
二、字与字之间缺少内在呼应
大家都知道《集王圣教序》是集字,其中字的来源,是王羲之一生(几乎)所有的字帖,有的字甚至是拼凑而成。由于年代不同,风格上也会有所差异,上下两个字基本不会来源同一个作品,也许相差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就是说,上一个字是几十年前写的,下一个字可能是几十年后写的,这样的字放在一起,无论是用笔方法还是书写习惯都会有所不同,字与字之间势必就缺少呼应,写起来就会感觉别扭,不顺畅,比起临写原生字帖有天壤之别。
三、字字独立
《集王圣教序》不仅字与字之间缺少内在联系,而且字字独立,当然字字独立的作品并不代表气息不畅,这是指原生作品,比如米芾的行书,很多都是字字独立的,但却给人以流畅、生动、活泼的感觉,就因为它是在同一时间、同一情绪、同一环境下写的同一作品。而《集王圣教序》却不是,尽管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但也无法达到墨迹作品的天然程度,气息上是绝然做不到上下贯通的,初学者又怎么能把本来东一个字西一个字拼凑起来的作品写得气息相连呢?
曹元伟作品
四、细节被削弱
虽然古人雕刻水平很高,但用刀刻出来的字,还是下真迹一等,尤其是在细节上,如不少毛笔入纸瞬间的方向、动作都被一刀刻没了,还有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变化,也被一刀解决掉了,因此,初学者在临写《集王圣教序》时,毛笔很难入纸,写出来的线条骨感有余,筋肉不足,缺少墨迹的韵味,也许有人说这才是刻帖应有的味道,其实不然,刻帖的力感或许要比墨迹强,却没有了墨迹的温润、雅致,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神采,古人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要透过刀法看笔法,要使初学者做到这一点,就强其所难了。
曹元伟作品
如果初学者首选该帖学习,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像《集王圣教序》一样,字字独立,缺少变化,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学习什么样风格的字帖,就会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这是“惯性效应”在起作用,所谓“惯性效应”,就是不自觉地把学过的东西带到创作中来,包括用笔、结字、章法等,在这些方面,《集王圣教序》显然与墨迹作品是无法相比的。所以,笔者以为,《集王圣教序》不适合初学者来学习,但并不是不可以学习,它字数多,信息量极大,是学习王羲之结字的最佳范本。
作者简介:曹元伟:1960年腊月生,字始平、叔羲,斋号圆梦都。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育部、中国文联“翰墨薪传工程”专家组成员,参与“翰墨薪传工程”《行书》教材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