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明诗新解(12)
2021-02-27 17:4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钟振振  
1
听新闻

  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明诗新解(12)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明]李攀龙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

  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

  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

  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关于“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羊春秋先生《明诗三百首》:“皇甫别驾:即皇甫汸,时汸由吏部贬为大名通判。通判即别驾的通称,别驾,为州刺史的佐吏。开州:属大名府,府治明代设在今河南北部的濮阳县。”(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65—266页)

  按:羊先生这条注释,可商之处有四。

  其一,“吏部”是机构,不是官职。当然,“吏部”也可以用作官职的称谓,但一般是指“吏部尚书”,即吏部的长官。而皇甫汸当时并非吏部长官,故以“吏部”为称也不合适。

  其二,皇甫汸所贬,亦非“大名通判”。

  其三,明代职官也没有“通判”之名。《明史》卷二八七《文苑传》三:“汸……屡迁南京稽勋郎中,再贬开州同知。”又卷七五《职官志》四:“南京……吏部……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又曰:“州知州一人,同知、判官无定员。”可知皇甫汸贬开州前的官职是“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贬开州后的官职是“同知”。

  其四,说“通判”是“别驾”的通称,恰恰说颠倒了。正确的说法应是:州郡长官的佐官,汉代为“别驾”,宋代为“通判”,明代为“同知”。在古诗文中,习以相应的古代职官名目作为当代职官的称呼。故“别驾”就成为宋之通判、明之同知的通称或曰代名词。如此,则“送皇甫别驾往开州”即“送皇甫汸出任开州同知”。

  关于“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羊春秋先生《明诗三百首》:“吕虔刀:三国魏吕虔为刺史,有佩刀,相者说三公可佩。虔以授王祥,祥临终前,又以授王览。事见《晋书·王览传》。后因用以称赞辅相的话。”(同上,第266页)

  按:《晋书》卷三三《王览传》:“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茍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

  但李攀龙诗用此典故,意思却不在“称赞辅相”。

  要明白这两句诗的精义,还必须引录《三国志》卷一八《魏书·吕虔传》:“迁徐州刺史,加威虏将军,请琅邪王祥为别驾,民事一以委之,世多其能任贤。”南朝宋裴松之《注》:“王隐《晋书》曰:祥始出仕,年过五十矣。稍迁至司隶校尉……迁司空、太尉……晋武践阼,拜祥为太保,封雎陵公。泰始四年,年八十九薨。”

  王祥初仕时,也只是徐州别驾,后来终于被擢升到司空、太尉、太保那样的高位。

  皇甫汸由南京吏部郎中贬开州同知,相当于由中央部委的司局长降职为地级市的市长助理,是仕途上的一大挫折。

  故李攀龙安慰、鼓励他说:任开州同知哪里是栽跟头?你看魏晋时期的王祥,不也做过同样的官职吗?这可是将来官至三公四辅(宰相一类最高级官职)的吉兆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吕虔任刺史的那个“徐州”,相当于省;而明代的开州,只相当于地级市。二者的级别相差甚大,本不可同日而语。但同名为“州”,故后人也往往将前者的佐官“別驾”与后者的佐官“通判”(宋代)、“同知”(明代)相提并论。因此,李攀龙称皇甫汸为“开州別驾”,还是符合惯例的,并没有什么不妥。

  春日闻明卿之京却寄

  [明]李攀龙

  十载浮云傍逐臣,归来不改汉宫春。

  摩挲金马宫门外,谁识当年谏猎人。

  关于“十载浮云傍逐臣”

  羊春秋先生《明诗三百首》:“十载句:《明史·文苑传三》本传:‘继盛死,倡众赙送,忤严嵩,假他事谪江西按察使(按:据《明史·文苑·吴国伦传》,当作“按察司”)知事。’当指此事。浮云:比喻小人。楚宋玉《九辩》:‘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楚辞注》:‘浮云行则蔽月之光,谗佞进,则忠良壅也。’又汉孔融《临终》诗:‘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此以浮云喻严嵩。逐臣:被谪贬的人,此指吴国纶(按:当作‘吴国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68—269页)

  按:羊先生认为李攀龙此诗“以浮云喻严嵩”,笔者以为这恐怕不能成立。

  为了厘清这个问题,首先须将《明史》吴国伦传有关记载引录完整。

  《明史》卷二八七《文苑传》三:“吴国伦字明卿,兴国人。由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杨继盛死,倡众赙送,忤严嵩,假他事谪江西按察司知事。量移南康推官,调归德。居二岁,弃去。嵩败,起建宁同知。累迁河南左参政。大计罢归。”

  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因上疏劾严嵩十大罪,被处死,时在嘉靖三十四年十月(见《明史》卷一八《世宗纪》二、卷二〇九《杨继盛传》)。

  而严嵩失势,则在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见《明史》卷一八《世宗纪》二、卷三〇八《严嵩传》)。

  就算杨继盛被害的当月,吴国伦即被谪往江西,到严嵩垮台也只六年多,如果“浮云喻严嵩”,那么“十载”如何解释?

  况且,“傍”是在旁陪伴的意思,说严嵩“傍”了吴国伦十年,也属文理不通。

  “浮云”这一意象,在古人笔下有多种象征意义,不止“小人”一端。

  在李攀龙这首诗里,最贴切的解读应取《楚辞·九章·悲回风》:“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徉。”汉王逸《章句》:“相徉,无所据依之貌也。言己放弃,若浮云之气,东西无所据依。”

  又,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下《终制篇》:“吾今羁旅,身若浮云。”

  唐李白《送友人》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又《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我似浮云滞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戎昱《送李参军》诗:“一东一西如别鹤,一南一北似浮云。”

  释皎然《述祖德赠湖上诸沈》诗:“谁见予心独飘泊,依山寄水似浮云。”

  宋贺铸《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诗:“道人犹浮云。发彼王屋岑。”

  又《思越人》(留落吴门□□□)词:“浮云□是无根物,南北东西不碍狂。”

  晁说之《谢曾迪功松皮冠》诗:“好向浮云傍归路,定应剩听入琴风。”

  明陈烓《复林翠庭韵》诗:“一从谢事笑疏慵。十载浮云忆旧踪。”

  由于“浮云”飘泊不定,与被贬谪者、宦游羁旅者、游子的处境极为相似,故可用为后者的象喻。

  具体到李攀龙的这句诗,也是说吴国伦被贬出京城之后,辗转在各地任职,无所归依,唯有“浮云”相伴。

标签:浮云;吏部;官职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