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至美至善——言恭达先生其人其书
2020-05-14 15:24:00  作者:张燕  
1
听新闻

言恭达先生作为著名书家,早已是无人不晓。他早年以篆书名世,继而以隶书擅名。其篆书从小篆入手,上溯三代。《集秦 诏词大年歌》端庄严静,气息醇厚;《集散氏盘铭文》既有石鼓文 的沉雄,又干湿浓淡,欹侧多姿,见江南人的灵性。隶书《书岑 参诗》明显见汉碑功力,又化入了汉简的天真灵动;隶书《六祖 坛经》波磔时时伸出如风摆杨柳,有《张黑女墓志》般的静穆简 秀。由于有篆书的深厚功力,言先生《甲骨文集联》等,竟也笔 笔如锥画沙,骨力内含,又如六朝名士般的飘飘欲仙,如江南春雨般的潇潇落落。

言先生成就最为杰出的书体无疑是大草。其大草从篆籀中 脱出,以裹锋书写而以盘旋遒劲的长线为主调,参之以短平笔 画、大小墨点与飞白,粗细、收放、虚实、松紧强烈律动,笔下 如走龙蛇,又中锋使转,力透纸背,即或笔画仅一丝相连,也必 定力送到位,气脉不断。宗白华先生强调:“中国的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有情感与人格的 表现……书法中所谓气势,所谓结构,所谓力透纸背,都是表现 这书法的空间意境。”言先生大草纵横捭阖,跌宕排奡,天姿矫 纵,大开大阖,突出地显示出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乐舞精神,显示 出由乐旋线舞带来的气势与力度。 我国篆书、隶书在商周秦汉达到高峰以后,便渐趋衰落。乾嘉时碑学大兴,由此带来篆隶中兴,并且开创了篆书写意的风 气。而宋代民族气质文静,大草必见衰落。明清虽各有书家擅写 草书,其总体气格均无法与唐人大草相比了。今人书大草者,似乎唯毛泽东而少名家。毛泽东走的是清人化碑入帖的路数。

言先生不走近绍清人的捷径,宁可向着更远的古人、更深的传统去追 寻。他始终强调篆籀古法,认为唯深研篆籀以后入大草,才能够 见筋见骨。在熟谙篆籀以后,他又以唐人草法为师,终于自成大 家。有论家评言先生大草“以旭、素为基”。我见言先生大草,于篆籀立基,又直承唐人大草的乐舞精神,比张旭之狂草明显见雅 逸,又比怀素之狂草更注重粗细、收放、松紧所带来的强烈律动 感,因此也比旭、素之狂草更大气磅礴,更具备形式感、时代性,突出地显示出了他江南名士的才情个性。言先生大草,已承 接唐人,开拓大草书法新的天地。如果用江南丝竹来形容言先生 大草中的乐感,我感觉还有欠精到。他的大草,于江南丝竹演奏 中时闻十番锣鼓在叮咚作响。这江南丝竹与十番锣鼓般的线条交 响,体现出言先生既躬身面向传统又不只接一家一派,而是广纳博取,更具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远接古人,熔铸诸家,耀映时 代。言先生终于形成他既大气磅礴又潇洒灵动、雅逸冲和、极具形式感的个人大草书风。

言先生为人,谦虚平易,淡泊文雅,平和简静,有一种一望 即知为姑苏才子的儒雅气质。他好读书,其书法方能够吞吐古 今,“狂”而不野;他才能够在书法创作之中,与古人神交,写 出自己对生命、对社会的感知和认识。如《书自作诗》:“重游故 地小屯村,甲骨还惊一梦魂。世事兴亡无限泪,商殷礼易与谁 论”,写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世事兴亡的黍离之叹;又如《书自作 诗》:“桃花孰信逐寒开,动地狂飙肆卷埃。莫道浮云常蔽日,几 番风雨送春来”,又写出对太阳和春天终究来临的信念。他注重内 修人格,除书自作诗外,他往往书写《礼记》、《论语》、晋唐名诗 或古人名篇格言名句。中华传统的儒、道、释文化滋养着他,成就了他的品性。他书《礼记礼运》句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他书林则徐句,提倡 “无欲”、“雅正”、“守清”的人文精神。道德境界成就了他的精神 世界,也成就了他的书风。所以他的大草,从无霸悍之气、桀骜 不驯之气,而往往如春云行空,阳光泄地。和谐美而不是怒张美 的书风,真如春风化雨,厚德载物。

每欣赏言先生书法,我不禁想起他两度捐献百万教育基金到 他兼职的东南大学,又捐款百万到贫困山区,先后建立言恭达慈 善基金、文化教育基金、文化艺术交流基金,合计捐资 1000多万元的善举,想起他获得中国“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等称号以后,又于 2012年成立言恭达慈善基金会;想起他 作为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在江苏省文化活动中发表的讲话;想起 他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在央视 书画频道发表的讲话:我心感佩!诚如他说,“社会职务不是荣 耀,是一种责任”。他的创作、义举和公共活动,无不是内修人格 涵养而成,无不从个人修为升华到了家国情怀。钱穆在《中国历 史精神》中说:“人生的最高满足并不是锦衣玉食的物质享受,而 在享受到人心之爱与敬。”我非常尊敬言恭达先生。他至善的人 格、至美的书法,为全国艺术家如何传播正能量树立了榜样。

标签:
责编: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