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颢翰:论言恭达书法艺术的时代气质
2020-05-14 15:10:00  作者:张颢翰  
1
听新闻

一、社会情怀

言恭达先生是当今书坛为数不多的名家。近年来,他不仅 在书法艺术领域里有突出成就,而且在面对国家与社会时,表 现出一种与时代共荣的责任担当,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的真挚情 怀和高尚境界。用言先生自己的话说,“艺术工作者要有淡定之 心,悲悯之怀,忧患之思。要以一点一滴的自觉行动,来修塑 自己的灵魂,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从特定的角度看,社会情 怀、大众意识比书法意识更加珍贵。中国古代艺术能传世的都 是以人品为传承纽带的,首先是因为其“立品”,而不是因为它 的经济价格才留存到今天的。这也是中国人喜欢书法的内在原 因和支撑。

这个“品”,首先就是一种社会情怀。社会情怀就是心系大众 的情怀,把大众作为大爱的对象,把行善作为最大的职责,将慈 善作为生活方式和人生的准则。言恭达说:“慈善的本质应成为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生活方式的选择,当代中国艺术家需要通过慈善 的实践来修塑自己的灵魂,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从而完 善作品中所透析的现代人文精神。”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他真正 做到了“在阳光下感恩时代,在文化中敬畏传统,在民生里关爱 大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至高、至善、至大的情怀。

孔子儒学的核心是仁,“泛爱众而亲仁”,是说要博爱大 众,而亲近仁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言恭达的理念与中 国儒学的仁爱思想是一致相融的,也是建立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 所需要的。现实生活中,作为全国政协委员,6年来他的提案中 有关民生的有 40多个,内容涉及社区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民 生养老、生态文化旅游、农民工培训、医疗纠纷、农民工子女教 育,等等,心系大众,关爱普通民众,将此作为生活的重要部 分,践行了文化民生的理念;从 2008年到现在,他通过出售自己 艺术作品所积累资金的捐资就超过 1000万元,成立了“南京言恭 达慈善基金”、“东南大学言恭达教育基金”、“北京语言大学言恭达艺术文化教育基金”及“言恭达文化基金会”等,这在全国书画家中是少有的。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言恭达的社会情怀是文化界的 精彩,是对中国至善大爱的一种引领,是时代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整体价值观和文化素质特别需要的。

二、艺术神韵

中国书法是中国哲学文化、做人理念等的综合体现,是文化 的展示而不仅仅是技艺的欣赏。从这个角度看,言恭达的书法尤 其是草书,传递的是中国文化的哲学理念、个人价值观与个人文 化风格的综合信息。

言恭达书法传承了中国草书从汉到晋,特别是到盛唐的卓越 文化气度。中国草书体现了文人自身的艺术风格、艺术修养和技 艺的修炼,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魏晋草书(行 草)是书法艺术的巅峰,既有书法的积累和创新,也与两晋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同时跟这时期文化体现的哲学理念相关。比 如名盛一时的“竹林七贤”,他们的思想主张与其时玄学的兴起 有很大关系。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风度,是他们通过各自的玄学实践,将庄子的人生哲学演绎为更具有人间性和示范 性的生活模式和人格模式,也由此确立了他们在文化史上无可替 代的地位。到了大唐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高峰,同时书法艺 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书法艺术有了“肥”和“瘦”的风格 变化。对此种审美变化虽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 是其时书法包括草书在内的书法艺术所体现出来的共同气质:豪 放、骨气、大度、飘逸。这也就是我们公认的大唐风度。从大唐 盛世到了宋代,纯文人书法创作达到了一个高潮,门派林立,艺 术灿烂,但有宋一代整个气质并没有到大唐盛世的高峰。明清 以后,行草门派很多,形成了新的历史奇观。但总体讲,其风度、气质、精神状态不仅没有达到大唐的高度,也没有超过宋 代的高潮。可以这么说,中国书法艺术,两晋是高峰,唐代是 高峰。

建国以后,尤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古代文化、书法艺术在 传承中发扬光大,开始进入一个经济和文化盛世的新时代。从实 现中国梦、民族复兴伟业来看,我们的文化包括书法也应该有这 样一个新的高峰时期,不仅能够继承中国数千年优秀艺术的传 统,同时也应有新的时代气质:豪迈、大气、雅正、劲健。当代 众多书法家中,艺术大家很多,特别就草书而言,各有特质,风 采竞呈。从言恭达的草书看,既传承了魏晋和大唐的高古、雄奇 的风格,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豪迈、正大的新的气质 与时代精神。 言恭达书法体现了一种集优秀书法艺术和个体生命感受于一 体的审美风范。对书法,特别是对草书的评价,关于刚柔之优劣 的评价,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评价既受到书法家本人 气质、天资、技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不同的哲学、文化观念的 影响。从书法的形神关系来看,古人认为,神在形似之外,形在 神气之中。从因果主客关系看,神在形之中,神以形为寄托,借 形以传神。不同的书法技艺风格形成了不同的形,传出了不同的 神。“神”“情”是书法的魂魄,传递“神”“情”必须以字之“劲 健”为前提。正如李世民《指意》所言:“夫字以神情为精魂,神 若不如,则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对刚与柔的评价,刘熙载《艺概》指出:“高韵深情,坚质 浩气,缺不可以为书。”可见质坚气浩乃为贵。这应当成为中国 书法评价的重要标准。所谓柔,必须在刚的基础上,要柔中带 刚,如果柔中又柔、形柔、神柔,实是无气无力的表现,而草书 之贵,正在于骨气足,清刚之气足,浩气足,而神气足。清梁巘 《学书论》明确指出:“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健时,然后归到晋 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南宋 姜夔《续书谱》云:“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 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 出心意。”这就对书法提出了更高的艺术、哲学、品德之综合要 求。研究言恭达的文化与社会思想,观赏其诸类书法,他的文化 理念、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的书法达到 了上述几方面的共同的价值要求,将丰富的情感、文化的内涵和 个体的生命感受与现代社会生活互融互交,形成了柔中带刚、质坚气浩的审美风范。它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高雅文化,体现了 对祖国优秀文化“弘道”责任的担当。

三、言氏书风

从言恭达的书法、精神特质来看,既有清韵之气,又有厚重之力,呈高雅之风。书法作为独特的文字艺术,承载了太多 的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作为大师级的文化与书法大家,首先需要文化的深厚与广博,纳古今中外文化哲学之所长,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观言恭达的书法,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书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厚优势形成其纵横可象,高韵深情,坚质 浩气的书风。 其次是艺术上表现出的综合融合力量。这种力量一在于艺术 修养的力量,二在于技法训练的力量,三是人的内在气质,四是 强劲的体力和臂力,在合力的基础才能使文字之“形”显其骨 力,才能雄中见骨,骨中见奇,奇中传神。言恭达书法追寻以豪放、雄强、奇伟为特色的风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及 其创新求变所达到的书法造诣的深度与高度。

中国书法以“清”为贵。书法之“清”必然是文化的 厚、艺术的力、人品的高同时造就的,“清”并非柔者、弱者。文 化的厚、艺术的力、人品的高成就书法之“清”,同时此三者联袂 才能载书法之“神”,正所谓有力方可有骨,有骨方可传神。有力 在内,刚而至畅,必能随心所欲,才能传清气,显神韵。如书法 无力而柔,无力而曲,则见轻、见浊。柔中有刚,刚中见柔,柔 中有化,可谓“龙游曲沼”,谓草书之大美。凡草书过柔、过软,曲而无变,则俗;曲中再弱,则无气,如“蚯卧泥塘”。唐代 孙过庭《书谱》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言 恭达书法下笔纵横捭阖之中抱持清正淡雅之气,任情适性,自得 蹊径,不践古人,自出新意,这在当下急功近利的书坛是不易做 到的。这种清正淡雅之气是内在人格和外在艺术形式交相辉映而 能达到的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至境。 以古风一首喻言恭达书法学术: 笔厉势恣意凌空,繁浮脱尽神气清。 百家融汇道统厚,传承鼎新发英声。

标签:情怀;书法;言恭
责编: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