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于东山,一抹金光逐渐映照向高地山林,寒气还未消散,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钦布57Km项目的建设者们就已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始了现场施工的准备工作。而门岗处,一个身穿蓝色交警制服的身影正不紧不慢地挥舞着手中的神秘仪器,站在门外的属地员工有人顺利进入,有人悻悻而归。
正在门岗处值班的是属地交警麦克,作为项目司操安全的第一防线,麦克每天早晨都会按时守在项目营地的门岗,对属地司操手做班前酒精检测,开展班前会议,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了项目部每日清晨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正在建设的钦布57Km项目位于高地,这里的道路弯折起落,交通极不发达,属地司操人员安全意识普遍不强,技能水平也参差不齐。于是,项目部在刚开工时,就与钦布省交通管理局进行合作,邀请当地交警加入到项目司操安全管理体系中,以属地管属地的方式,推行司操安全驾驶管理办法。无论是在班前酒精检测还是道路抽查中,首次发现司操人员违规则停班一周进行安全教育,二次发现将会被拉入属地用工黑名单。慢慢地,这套管理办法从属地班组延伸至中方、斯里兰卡班组,从司操手延伸向了普通劳工。在“安全不留情面”的项目安全文化理念背景下,“所有参建人员禁止酒后上岗”成为了项目部的一条铁律。
为了提高属地司操安全管理的效率,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在今年为现场车辆加装了GPS,通过手机软件上就能实时监测车辆的状态和位置信息,有了这一利器,施工现场的一些突发状况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有一次,一名新入职的属地司操手在驾驶自卸车途经孔迪迦瓦镇时抛锚,这里人员、车辆众多,而且道路狭窄,造成了交通大拥堵。安全员刘顺年得知后,通过GPS检测系统精准定位,立即安排救援车辆前往事故地点,同时将定位发给了沿线交警,请求协助疏通道路。当时正在附近执勤的麦克收到消息后,火速赶往现场,安排街边摊贩转移,指挥当地车辆从挪出的路沿处通行,并在抛锚自卸车前后设置警示牌,使得项目部修理人员及时抵达开展救援。
钦布57km道路是唯一一条连接着莱城口岸和高地的双向两车道公路,因此,施工期间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是一条不可避免的硬性条件。经过一番衡量,项目部决定采用左右分割的方式,先干一半,留出另外一条单行道作通车之用。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道路狭窄,视野受限,项目部属地司操人员驾驶着满载石料的自卸车上路时,一旦在坡度较大的临时单行道上遇到反向车辆,再换挡变速,就会有溜车的风险,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从当地招聘来一批妇女,在简单的培训后,她们化身交通指挥员站在了施工沿线上,每50米设一道岗,手中拿着显眼的指示牌,正面“慢行”,反面“停车”,以此快速传递信号,有规律的组织车辆通行。这样一来,不但项目部属地司操和过往车辆的安全系数大大提升,还为当地就业率较低的妇女群体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DOW安全监理戴伦在沿线检查时,看到临时路车辆在项目部的组织下有序交替通行时,给安全员刘顺年竖起了大拇指,“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交通指挥员为道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在充分利用属地资源进行司操安全管理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着“司操安全能手”评级制度,一朵A级小红花成了大家争相展示的动力,许多中方和斯里兰卡司操也被吸引,主动参与进来,技能比武平台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一次次的管理升级中,巴新项目部属地司操安全“大作战”始终扎根最基层,在最需要的地方开枝散叶,结出了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