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农商银行:打好创新“组合拳” 下活服务“一盘棋”
2021-12-05 21:0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韩阳  
1
听新闻

  今年以来,东台农商银行着力打好金融服务创新“组合拳”,下活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盘棋”,主动将上级单位的各项工作部署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以扎实的工作措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截至10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402.11亿元,比年初净增22.6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80.03亿元,比年初净增19.9亿元。其中实体贷款余额为185.89亿元,占比66.73%,分别比年初增加18.42亿元和2.34个百分点。

积极试行“可转贷”

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

  顺应市场形势和客户需求,面向辖内发展前景良好的非上市科创型企业,在传统信贷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可转贷服务试点工作,成功发放可转贷业务专项产品“科技贷”2户、600万元,开创了科创型企业融资新模式,为全市科技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主动调研,摸准科创企业“痛点”。当前,东台本地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等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据统计,东台538家规上企业中,科创型企业213家,占比达40%,科创型企业在实体经济中已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因经营年限、销售规模、担保措施等自身原因,传统的信贷服务难以解决该类企业融资需求,及时破解该类客户群体的融资难题,对于企业、金融机构乃至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胆创新,稳妥推进产品“试点”。学习领会监管部门政策意图,围绕总体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及时成立工作组,主要领导亲自督办,落实合规部门牵头,信贷、授信、财务、公司等条线配合,明确具体分工以及时间节点要求,对照现行外规内制,从确定市场准入条件、设置风控条款、完善利率定价办法、梳理审查审批流程、设计合同文本等方面切块管理、逐项落实,制定出台“科技贷”试行管理办法,初步搭建起“科技贷”业务的管理架构。

  精准实施,切实把握支持“重点”。对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名录,以及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清单,结合存量信贷企业客户,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目标企业,成立专营团队,主动上门宣传可转贷政策以及“科技贷”产品。今年6月25日向江苏骏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科技贷”300万元,实现了该类贷款零的突破,得到了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和广大客户的广泛认可,并获得《新华日报》等权威媒体宣传报道。后期将不断探索完善业务流程,协调与科技、工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关系,持续做好可转贷业务的政策宣讲,为业务复制推广提供实践参考。

努力下活“三盘棋”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面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立足本地深耕普惠,因势而谋推动发展,多点发力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

  下活“整村授信”一盘棋。针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坚持守正创新,先后在辖内海丰社区双坝村、三仓镇新墩村进行试点,对“整村授信,阳光送贷”实施方案进行调整。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五部门,面向全市开展“普惠金融进农户 乡村振兴促发展”活动。通过多部门联动,科技创新加持,打造“数据建模、无感授信、上门送码、线上办理、随借随还”的闭环服务流程,让广大农户足不出户享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真正将普惠金融送进农户家中。截至10月末,完成全市368个行政村的授信评议,为33.82万户农户授信225.35亿元,户均授信6.66万元;到户张贴二维码1.2万户,送贷体验1.1万户,线上贷款留存客户1.33万户,贷款余额7.78亿元。为保障走访实效,该行创新开发客户经理工作台,进行客户经理行动轨迹管理,确保每日在外走访不低于170人,每日有效走访时间不低于3小时,有效体验户数不少于6户,按天考核业绩、张榜公布,以最务实的措施服务乡村振兴,助推“三农”发展。

  下活“网格服务”一盘棋。一方面,围绕城区市场发展现状,优化城区营业网点布局,加快融入东台城区发展新格局,着眼全局和战略层面,新设站前路支行,辐射高铁站、周边商业区以及多个综合社区等重点区域,建成覆盖“一镇四区”的金融服务网格,实现全行网点格局更趋完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积极融入本地网格管理,深挖城区市场客户资源潜力,由机关部室与台城12家支行联合行动,对城区各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等152个单位实行分工走访、批量授信、线上办贷,将普惠金融服务向政府机关端延伸,共同享受乡村振兴“红利”。至10月末,已走访82家单位、1608户,建档1159户,批量授信1.05亿元,用信4000万元。

  下活“场景搭建”一盘棋。广泛搭建集便民服务、智慧社区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金融+”线上服务圈。一是细化制定医保电子凭证等专项活动方案,联合医保中心与全市81家定点医院、295处社区卫生室、63家社区医院和20家药店建立合作,今年新增电子医保凭证12.98万户。二是依托手机银行自助缴学费功能,对接市教育局、各镇区中小学幼儿园,主动提供代缴费用服务,动员并辅导学生家长通过手机银行缴纳学费,今年与5家学校新建立合作关系,成功代缴费用5600笔、168万元。三是结合居民“衣食住行”需求,加快“银医通”“智慧商超”项目建设。至10月末,“银医通”医疗缴费3.6万笔、362.56万元,占比医院缴费总量的33%;“智慧商超”在重点集镇布放POS机110台,接入西溪景区商户达81家。四是立足全市农业产业特色,积极参与省联社“大美江苏乡村行”直播活动,承办“瓜香东台,甜你一夏”助农直播活动,直播期间累计成交商品6365件,交易金额达30万元,切实发挥了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作用。

深入推行“党建+”

全面融入地方“办实事”

  打造“红色驿站”,优化模式“办好事”。坚持贴近民情民意、民需民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按照“党建+金融+N”的模式,对普惠金融服务点实施机具升级、业态重构,全面打造金融“红色驿站”,实现农民家门口、一站式获得金融、党务、政务等综合服务更加省时省事省心。截至目前,已在全市建成20个五星级普惠金融服务点;在“八镇十一村”人居环境示范区建成11家“党建+金融”综合服务点,1-10月份,全辖339家普惠金融服务点累计办理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消费查询等业务101.54万笔、8.76亿元;采集信贷信息74笔、1340万元;举办金融知识普及活动67场;开展党务政务服务102次。

  实施“结对共建”,转变角色“办实事”。总行党委牵头,全行38家支行党支部跟上,与网点所在地的党政单位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按月开展联学共建活动,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商,促进普惠金融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协同发展。优化升级挂职服务模式,在本行18名中层干部挂职镇(区)助理的基础上,推动2名政府干部挂职本行前台营销部门副总经理,通过银政“双向挂职”,充分发挥“1+1>2”的效应,一体化推进党务政务、业务服务,共同发力招商引资、金融普惠、脱贫攻坚。截至目前,累计挂职54人次,配置挂职干部的18家建制镇(区)支行贷款总量达148.8亿元,在全行占比53.1%,比2018年末提升了9个百分点;两年多时间,累计结对帮扶困难农户70户、700人次,爱心捐款捐物155万元。后期,将继续推动高管挂职市部委办局,达成市、镇、村三级挂职服务全覆盖。

  践行“两在两同”,发挥优势“办难事”。总行党委班子成员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常态进企业入园区,主动听需求解难题,了解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听取各类客户烦心事、揪心事,为金融服务创新寻找着力点和突破点。今年,针对富安地区蚕农售茧过程中身份识别难题,充分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成立研发专班,主动购置设备、研发系统,为富安茧丝绸公司量身定制数字化茧款代发平台,一举消除了困扰公司多年的采集蚕农信息难问题,实现信息采集、茧款代发一站式、掌上化、实时化。

韩阳(作者系东台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标签:金融服务;东台;服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