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提升居民幸福感 服务更贴心、办事更便捷、环境更优美
2021-05-19 19:59:00  作者:李国清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唉,你听说了吗?我们小区电动车一块钱就能充电6小时,比别的小区要便宜不少呢。”“我家早就使用了,扫描二维码、刷卡都可以,真的很方便。”原来,今年3月,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联合供电公司,在辖区内部分老旧小区进行电动车充电棚建设。友联二村作为今年第一个完成建设的小区,共安装了10处充电棚,可以满足200余辆电动车充电。

  今年以来,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在全街道辖区内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聚焦居民群众的身边小事,通过领导干部率先学、基层组织共同学、全面参与协同学,用“三学”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走深落实,把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事关群众生活的工作做出亮点、做出成效,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吴门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范剑军表示:“我们将以企业和居民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完善各种服务,开展一系列整治行动,全力打造‘宜人居’的生活环境和‘乐投资’的营商环境,切实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推出58个民生服务项目

惠民实事更加暖心

  金塘新村是建于80年代初期的老新村,老年居民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上了年纪后腿脚不便,出门买菜做饭成了一个难题。社区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热心居民,形成了以五位一体的“五爱金塘”党建志愿服务品牌。以“爱心大厨房”为起点和纽带,经过12年的传承和提升,延伸五爱特色,根据居民多样化需求,从爱心基金、爱心厨房、爱心便民、爱心人文、爱心共融五个方面入手,打造新“吾”爱金塘党建服务品牌,将关系居民群众最实际、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纳入服务范围,居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效。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8.5万余人次。

  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积极推进“吾爱”金塘、先锋大篷车、润心同聚等58个民生服务项目,做好南环广场换新颜等29件群众暖心小事。建立民生小事快速处置机制,切实解决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事项。“后期,我们将持续关注民生小事,从细节抓起,让居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吴门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静说道。

开启“超长待机”模式

周末也是工作日

  家住福星小区的周师傅是一名孤老,而且耳朵不好,社区定期安排人进行走访,近期发现他生病了,却不愿去医院。4月24日虽然是周末,但是福星社区书记钱怡没有休息,上门来到周师傅家,由于周师傅没有退休工资,并且长期吃药,经济拮据,钱怡现场联系了配餐机构,经过一番沟通,解决了周师傅的饮食问题。同时,考虑到周师傅的健康状况,钱怡立即和卫生所取得联系,当天医生就上门来为他进行检查,确认无恙的情况下才放心离开。

  吴门桥街道的周末,除了有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居民,为他们排忧解难外,还推出了“5+1”预约服务,开启了“超长待机”模式,让居民享受到“回家即办事,便捷快人心”的实惠。

  据介绍,在周六上午9:00至11:30,居民只需提前打一个电话就能预约,就能享受到一对一的定向服务,改变了过去居民要按照社区上班时间来办事的老规矩,开启了按照居民的时间和需求来提供定制服务的新模式。

环境面貌有效提升

居住出行更加舒心

  5月6日,随着一支由吴门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公安等力量组成的近40人的执法队伍,将唐胥桥南堍一处存在多年的近180平方米的二层违建“小楼”进行了拆除,该地的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周边居民为此纷纷点赞。

  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靓丽姑苏”“净美街巷 百日奋战”等街道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辖区特色,从点滴处入手、由细微处着眼,用“绣花功夫”精细化、系统性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去存量,控增量”,强势推进各类违法建设拆除工作,确保“靓丽姑苏”行动出“实效”,目前已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5969平方米。持续打造“宜居吴门”无违建示范区,积极推进南环网格无违建示范区建设,计划5月份完成该示范区打造。计划通过强化环卫保洁、严格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制、市容秩序整治,打造锦南巷等3条最美街巷。不断提升环古城风貌带沿线环境,加强对盘门路、盘胥路沿线违建排摸力度,净化环古城及护城河沿线风貌。

  “今年,我们将保持环境整治高压态势,全面改善辖区环境面貌,让居民住得更舒心。”吴门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倪俊表示。

  李国清

标签:吴门桥街道;居民;姑苏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