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川 | 小 巷
2023-02-17 09:5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子川  
1
听新闻

  北京人称巷为胡同,上海人叫巷为弄堂,其他地方想必还有其他称叫法,都是方言。我们这里的称叫最正宗——巷。并非妄自为尊,有传统为证,晋时,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五首》中,写了“狗吠深巷中”,既未写作“深胡同”,亦未写成“深弄堂”,或其他。唐诗中有“穷巷牛羊归”“日斜深巷无人迹”“鸟衣巷口夕阳斜”都用了“巷”这名称。

  据词典对巷的释义,为“很窄的街道”。其实,巷与街不大相干,只是很窄的道罢。又不是乡间田埂一类的道,此“窄道”两侧必定有建筑物。巷实际是建筑物与建筑物的间隙。老的建筑,新的建筑,都免不了这间隙。新建筑的间隙,是事先规划好的,多长多宽,大都有一定之规。这一点与旧有建筑群不同。旧建筑一般无整体规划,今日张家砌五间,明日李家砌三进,天长日久,巷不断延伸下去。并且,没有今日的“规划红线”一说,你砌房间隙留宽一点,他造屋间隙留窄一点,都可以。巷由是不能够整齐划一。城市益古老,巷益深,且多曲折。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最能反映城市历史风貌的,不是常变常新的街面,而是曲里拐弯的深巷、幽巷。

  扬州这地方多巷子。到底是文化古城,听了“大十三弯”“小十三弯”这样巷名,便很有历史感。扬州人有句口头禅:嘴是扬州路。说的是扬州巷子不好钻,绕人,若不一路走一路问,便可能钻进死巷子,或者在大巷小巷里小循环大循环,误时误事。倘是赶路的,办事的,就不能满足于抬头看路,还得张口问路,不然的话,每每欲速而不达。

  钻巷子的妙味,原在于不问路。沿着麻石或青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路,径自走下去,在分岔处,略停一停,然后,凭了即时的意念,或者说跟着自己的感觉,选择左拐或右拐。若经过了九曲十八弯,竟来到大路口,自有一番柳暗花明的喜悦。即便你的感觉欺骗了你,将你导入一条死巷,脚下的路止于一口井,或一扇斑驳的门廊。停下来,瞅瞅那井那门。那井或许有两千年历史了,几十代人饮用过它;那门廊也许已一千多年了,进进出出换了多少新人;若不是“误”怎么能在此际“会”?想想竟有了此生有幸的感觉。昔日,五柳先生若不是迷了路,怎得“误入”桃花源?大约也就不会有《桃花源记》这样的佳文。这是一种“寻味”式的钻巷子,得有几份闲心,才能“寻”出妙味来。

  微雨时分钻巷子,另有一番情致。雨声寂寞,叩在麻石板上的足音也寂寞,擎一柄油纸伞彳亍小巷中,便想起“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雨巷》美极了,难怪文学史上称他为“雨巷诗人”。戴先生的小巷必定是麻石或青石铺成的路面,而不是今日沥青水泥路面。

  有一位写诗的朋友,写过不少与巷有关的诗。他喜欢熟悉的小巷,常把小巷想象成小溪,于是,自己便成了一尾鱼,在其中安安闲闲地游。我却喜欢陌生的小巷,将它想象成人生之旅中一段历程。陌生故不知将来,曲折则容易迷失,甚至小巷的落寞孤寂,亦颇似人生中常有的情绪。尽管有的时候“小巷的前面是小巷”,但“你还是要走/也不回头/风弯弯曲曲地吹/时间之水弯弯曲曲地流”。

  作者介绍

  子川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文学一级,曾在《诗刊》“诗人档案”、《诗探索》“诗坛峰会”、《星星》“首席诗人”、《名作欣赏》“新作拔萃”等栏目,刊发个人作品与评论专辑或专题;在《收获》、《文学自由谈》、《世界文学》等刊登发表小说,随笔,文论;出版《子川诗抄》、《背对时间》、《把你凿在石壁上》等六部专著;作品被五十多种年选选本选录,并被收入大学《写作学教程》。

标签:散文;随笔;文学
责编: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