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顺:笔墨丹青绘金陵古韵
日前,金陵图书馆八九零空间以“水韵江苏·探寻你身边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王永顺画说《金陵百景图》”为主题,邀请王永顺就《金陵百景图》创作历程开展艺术沙龙,通过分享、交流讲好家乡故事,宣传“金陵文化”。
王永顺出生于1959年,现任中央新影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传媒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画师,江苏省美学学会理事,钱松喦书画会研究员。王永顺师承山水画大师钱松喦及书画家、鉴定家萧平先生,不仅继承了前辈们的艺术精髓,更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陵自古有“石城虎踞,钟山龙蟠”之誉。历代诗人、画家常以此为题创作作品,而以系列形式创作组画、历史可考的是明代文徵明始作的《金陵十景图》。可惜作品已佚,现存最早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福建人黄克晦创作的《金陵八景》图册,藏于江苏省美术馆。明清以来,董其昌、文伯仁、高岑、石溪、龚贤、石涛等都有大量的作品表现金陵山水。高岑创作完成的《金陵四十景》至清乾隆时期又增至《金陵四十八景》。
1992年,王永顺主持设计了《南京明文化博览城》规划建设方案。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他花费近二十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金陵百景图》,近十余年来又创作完成了《金陵历史名宅院》五十景、《金陵古今寺庙综览》五十景、《金陵历史典故集粹》五十景,共计创作金陵古今名胜作品近三百幅。
《金陵百景图》共计一百零一幅作品,其中包括一幅气势磅礴的金陵全景图,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50万年前的“雷公洞”原始人类文明,到古代乃至近现代,王永顺以笔墨为舟,引领观众穿梭于时空的隧道之中,感受金陵古城的沧桑巨变和人文魅力。
《江南第一建初寺》 王永顺绘
“举办这次讲座,我希望能从史学和艺术创作的角度,表达自己对金陵文化的崇敬之情。同时,通过自己的画笔,将家乡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金陵文化。”王永顺告诉记者。在此次沙龙中,王永顺不仅详细讲述了《金陵百景图》的创作历程和背后的故事,并从《龙盘虎踞锦绣图》《鸿蒙洞天》《石林奇观》等百景图中的经典作品出发,讲述这些景观的由来、发展变化和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王永顺的画作,不仅是对金陵自然山川的细腻描绘,更是对金陵历史文化的深刻挖掘和传承。他用笔墨勾勒出的每一座古宅、每一座庙宇、每一个典故传说,都仿佛在诉说着金陵古城的悠悠往事。“希望人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共鸣。”王永顺说。
随着讲解的深入,现场观众无不被王永顺的艺术才华和对金陵文化的深情厚谊所打动。通过这场艺术沙龙,观众不仅欣赏到了王永顺精湛的绘画技艺,还加深了对金陵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被王永顺用画笔讲述家乡故事的精神所感动。王永顺表示,期待《金陵百景图》将继续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属于金陵的独特魅力。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