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裕陵:楹联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的“独门艺术”
2022-12-08 23:04:00  作者:张雅倩  
1
听新闻

  写满新春祝福的地铁楹联在屏幕上逐一滑动,来自海内外众多投稿者的匠心与文华流光溢彩。在12月3日举行的“2023南京地铁挂春联”活动终评现场,投稿楹联在评委的共同品读和解析中走向最终角逐,它们或巧妙用典,或富含诗意。“楹联单是读来就充满气势,给人好心情。” 评委袁裕陵笑着说。

  袁裕陵,南京市楹联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楹联研究会驻会名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参加此次地铁挂春联投稿终评前,他用几天时间仔细阅看了所有楹联,选出101副他认为“比较满意的、能代表地铁形象的楹联”。评选现场,一张标注他所中意的101副楹联数字代号摆放在手边,彰显出他对评选的用情与用心。

  莫愁湖站的“湖漾清波,古城不老;棋开新局,前路莫愁”融地铁周围湖景于其中;油坊桥站的“油坊榨满香甜岁月;地铁开通幸福春秋”道出了油坊桥站的榨油历史,用词喜气洋洋,让百姓喜闻乐见……评选结束后,袁裕陵向记者分享了他所喜爱的楹联。他尤为推荐元通站一副楹联:“元夜彩灯,千家都捧汤圆碗;通宵明烛,两岸相望月满楼”,表示该楹联采用鹤顶格,将元通站名嵌入上下联首字,“是现场所有作品中能最好体现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的一副”。

  “三山承古今,秦淮灯彩迎祥瑞;一线通南北,扬子春风送康富。”这副描写三山街站的楹联尽管没有入选等级奖,但袁裕陵很是喜欢,认为薪火相传的意味从中得到了很好表达。

  综观本次南京地铁春联征集活动,其来稿数量和质量空前。袁裕陵说,南京这座城市对全国楹联事业的贡献巨大。

  南京也是楹联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的一副楹联,产生于六朝时期梁代。徐州人刘孝绰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因厌恶官场倾轧而辞职,于家门上题了“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一副联语。此联语一出,众人争睹仿效。楹联的兴起与发展也离不开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动。清代陈云瞻《簮云楼杂话》中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由于皇帝提倡,以圣旨形式推广并身体力行,楹联艺术得到极大发展,朱元璋也由此博得“对联天子”之美称。

  在袁裕陵看来,楹联是我国乃至世界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我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瑰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楹联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歌。它分为上联和下联,也可以叫出句和对句,又称为“两行文学”和“独门艺术”。它言简意赅,短短两行就能俘获人心;它和中国传统建筑完美匹配,两行字恰好装饰在对称的门或支柱上,给人以美的精神和艺术享受。

  楹联文化借助媒体力量和地铁流量更好地弘扬和发展。此次江南时报社、江苏省楹联研究会、江苏省书法院、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携手主办“2023南京地铁挂春联”,让楹联在南京11条地铁线路50个站点全面铺展,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这对于楹联传承和地铁文化发展,都是最好的事情。” 袁裕陵说。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标签:楹联;春联;地铁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