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情古逸·思致雅渊——许建康教授的人物画艺术
2023-01-12 13:0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左庄伟  
1
听新闻

  中国人物画是传统绘画中发生成熟最早的画种,唐·五代是一个高峰,自宋始文人画兴盛,文人作画寄性情于山水花鸟间,因此人物画逐渐淡出主流地位,之后虽代有大家高手,亦都兼画山水花鸟。20世纪以来,在那民族存亡和革命的年代里,倡导艺术必须为革命、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人物题材的画重又跃升为主流地位。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画家创作自我自由,山水花鸟人物无主次的并驾齐驱,不过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人物画多表现古代仕女高士和宗教人物,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人物画重又被冷落,在当今画坛既能画古人又擅画现实的画家中,从安徽走进江苏的许建康是位非常优秀的教授画家。

  建康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成长发展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时代,20岁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受到过规范而严谨的中西美术教育,具有中西两种画理和画法的造型基础,而后又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深造,以厚实的绘画功力从事人物画创作。建康是承前又启后的一代有思想的画家,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理法既受到传统的教育,同时又受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和流派的观念和画法的影响,也曾深入过新潮时尚的尝试,在实践中反思,深感我们民族传统绘画精神博大精深,重又回归于传统,他在中西古今、传统与现代、古人与今人中往返,不断完善和进取。

  《濯足万里流》42cm*42cm

  《叔本华肖像》68cm*68cm

  中国传统人物画自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建立了人物画的基本评品标准,唐·五代的人物画以此建树了高峰,自宋始进入文人画主流时代,文人作画尤重自我情感抒发,往往是意有所不适而借画遣之,因此人物画渐入“遗貌取神”甚至“忘形得意”境界,形成我民族绘画的意象传统,古有梁楷,今有齐白石典型也。西方传统人物画同样追求形神兼备的写实造型,西班牙的委拉斯贵之,俄国的列宾、苏里柯夫都是高手大师。古典主义画家是重形舍神。从法国的普桑到达卫特和安格尔是也。当然,西方现代流派中也有得意忘形的大师如挪威的蒙克笔下的人物,著名的有《呐喊》,德国的柯勒惠之都杰出。建康所作人物中西古今理法皆备,他既擅写实造型,又善写意传神。

  《罗汉造像》34cm*34cm

  《鲁迅先生》42cm*42cm

  建康教授的写实性人物画创作水平还可从《喋血共和——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宋教仁》中看到他素描造型功力,背景的浮雕人物用墨色块面,形体结构准确,笔触坚实肯定,如今愿走写实艺术道路,下此工夫塑造艺术形象的年轻画家已不多见,成功的写实性人物画关键在肖像画水平,不仅写真画中人的外貌特征,更重要的是画出人物的个性,那种独一无二的内在精神面貌,建康教授的写实人物画富有肖像性。由于他有写实造型功力,因此在他转向传统古代人物题材创作时,亦可随心所欲变形夸张不离其宗,既能突出表现画中人的精神气,又能借画中人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

  当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和各种流派入境中国之后,一时受到开放了的画界狂热,尤其是年轻从艺人的追捧,不管懂不懂人家的来路,也不问理解不理解。先拿来玩玩再说,当玩一阵子之后发现这些舶来品的创作理念导源于东方,根源仍在中国,其实我们的民族艺术早就崇尚表现性,尤其是文人的自我心性的渲泄和表现,只是他们在表现手法和审美效果与我们的文人画艺术有区别,走得更远罢了,作为我们民族绘画主流的文人画一向追求中庸之道,在艺术理念和造型上主张“似与不似”为追求,“太似则俗”“不似欺世”,所写人物达至“遗貌取神”到“忘形得意”但都万变不离“似与不似”之宗,而西方现代流派多走向不似之抽象,甚至走进无意识自动绘画之境,完全脱离人们审美常规,有的由艺术走进非艺术、由美滑入丑之境,这不是我们民族画家的理想追求艺术境界,所以一些像建康教授一样有思想的画家经过尝试探索,反思而后重又回归传统,这个回归,不是回到前人、古人那里,而是承继不朽的艺术精神理念,借以表现当今现实和自我思想感情、审美理想与情趣,在回归传统同时变革传统、丰富发展传统。

  《失控的表情》45cm*45cm

  《门采尔肖像》42cm*42cm

  从建康教授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考察,传统在他的心目中是“天人合一”与“文道合一”,是移情于宇宙万物的冥合无间,借艺以成教化、助人伦,怡情悦性,师传统文人画之精神,追求艺重人品入画品,重画中文气和笔墨抒写,如他所言“三昧在手,所运在心,毫端寄寓着我对先哲古贤的宠辱不惊,修身洁行的追慕与敬仰。笔情古逸,思致雅渊”,在这样的艺术精神和艺术观影响指导下,建康教授的艺术题材选择时有现实人事之外着意于古贤高士和宗教人物,着重他们某种高尚的精神气质,借以启迪现代人。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喻我的艺术表现方法为历来艺术家所看重,他们画古圣贤为人处事和行为意在树立榜样教化今人。在建康教授的笔下高士和宗教人物都具有高尚的修养和文人情怀,淡泊名利,远离红尘,亲近无杂染的大自然,与世无争,身化天地,画中孕育着浓浓的禅意,如他所作《心净若莲花》,画一高士老者面带微笑伴鹤于荷莲间,莲花的物性是出淤泥而一尘不染,圣洁高尚,喻世人应心诚心净若莲花,以去世人诸多邪恶欲念,极富佛道禅意,耐人寻味处甚多。建康教授的古人题材画内涵着有意味的现代性,当今时代正处在一个由农业文明急速地过渡到现代工业文明,飞速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观念和生活内容、生活方式:比如说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代科技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无情掠夺遭到自然无情的报复;所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祈求心理的平衡和精神慰藉。远离物质世界的苦恼而走进艺术世界,那里有宁静、安逸、闲散无杂无染,是世外桃源,人们追求的精神家园,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家努力创造这一画境以适应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归宿,建康借古人题材画出了现代人的心理愿望和审美理想、情趣。他笔下的古人因此很注重神情仪态的表现,人物总是和颜悦色,悠闲自得,形象书写随情意夸张,为使突出神情,时有变形的“遗貌取神”之作,所作人物都被置于山林树石间,使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呈现平和安乐世间难得的一境成为生活里充满污染和水泥琉璃森林中的人们欲求的精神家园。

  《日理万机似的勃列日涅夫》68cm*68cm

  《海德格尔肖像》68cm*42cm

  绘画的艺术性高低集中在画家艺术语言的运用个性化:画面的图式,用笔、用墨、用色和用水所书写的艺术形象,无不体现画的技的功力和艺的修养程度,成就者不仅在继承传统,更在于革新发展。建康教授的艺术观是建立在博大与包容,既坚守民族精神又拓展新的艺术语言,以世界的眼光与宽容的文化立场,不带民族与个人的偏见吸收借鉴人类古今一切艺术成就,他以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借古融今。当然他也有尊崇的先师,就人物画而言,他曾远师明人陈洪绶善于夸张“遗貌取神”之法,近师任伯年和今人蒋兆和、周思聪,他作为水墨画家仍以水墨为基本的艺术语言,但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笔墨程式语言,在墨分五色之外尤重色彩,他从敦煌壁画和民间绘画中悟得奥妙,使作品既具水墨韵致又有装饰美。在美术领域不同艺术种类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规律,雕塑强调体积感,油画讲究笔触块面色彩感,版画追求黑白灰层次感,而水墨画一向讲究用笔用墨,用笔以书法入画法为高手,用墨分五色具,以墨代色,各行其道,泾渭分明,而在建康教授的水墨画创作探索中尝以打破这些井水不犯河水的戒规,他用笔不再受书法制约,大胆采用综合艺术语言冲破画种界限,图式吸纳现代构成法,在他创作的《唐风系列》和《慈光系列》显现他超越原有水墨画程式笔墨语言的崭新创造的个性鲜明的新图式语言:他用水冲墨法造成特殊的肌理美感,将油画的笔触块面光影和版画的黑白灰层次引入画中,使墨块与笔线相交相融以突破固有的画种界限,采用综合材质手法作为艺术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苍桑厚重,富有体积感,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给人以视觉一新的冲击力,诞生了一种独特的色容性极强的新的画种,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的审美效果:非中非西,亦中亦西;非古非今,亦古亦今;非传统非现代,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既有文人画内涵又有民间画和宗教画意趣,既有具象,又有抽象,它既突破画种,又突破古今时空,淋漓斑剥意趣别样,这使他的作品作为现代中国样式独树画坛。

  《唐风系列之(二十)》68cm*68cm

  《战疫面孔之(九)》

  (左庄伟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荣誉)

  艺术家介绍

  许建康,1965年出生于安徽省砀山县,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1992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4年--2005年中央美院胡伟教授综合材料工作室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原院长、党委书记)。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评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委会委员 ,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艺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常务理事兼文旅与科创委员会主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大展,曾获国家级美展铜奖1项、优秀奖3项。省级美展银奖2项、铜奖2项、优秀奖4项。先后在德国、日本、韩国、法国、荷兰等国家举办个展和联展。曾荣获安徽省文联颁发的“安徽省十佳优秀青年美术家”称号和江苏省科协颁发的“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称号。主持省部级社科项目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标签:人物画;艺术;山水
责编: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