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发布
2022-12-08 22:54:00  作者:钱海盈  
1
听新闻

江苏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发布

  12月8日,江苏省民政厅联合省住建厅、交通厅、水利厅、方志办等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江苏省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江南时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共计200个,其中,古城地名50个,古镇地名79个,古村落地名71个。按地域分布,苏南地区134个,包括秣陵、荡口、姑苏等,占比67%;苏中地区38个,包括栟茶、菱塘、溱潼等,占比19%;苏北地区28个,包括古邳、河下、安丰等,占比14%。

齐头并进 地名与空间同步保护

  地名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紧密相关。记者注意到,此次我省发布的首批省级地名历史文化遗产中,有不少地名来源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入选国家级或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名有16个,入选国家级或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地名有33个,入选国家级或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或省级传统村落的古村落地名有44个。

  实际上,伴随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推进,大量老地名凭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作为空间载体得到有效保护。

  “省住建厅在指导市、县编制规划期限到2035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过程中,要求将各级地名文化遗产纳入相关保护规划。”省住建厅二级巡视员王守庆介绍。

  同时,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防止大拆大建,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就是通过保护老地名的物质空间载体,进而实现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力支撑。

健全机制 传承中华历史文脉

  近年来,我省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多措并举加快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省各设区市、县(市、区)均建立本级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收录历史地名13000多条。结合地名文化遗产评定等工作,各地积极为历史地名树碑立牌,全省已为古镇、古村、古街巷、历史文化街区等树牌2000多块,有效保护并宣传了“乌衣巷”“青果巷”“山塘街”“西津渡”等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老地名。

  为确保地名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我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行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保护制度,按三级行政区分别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展调研、建档、申报、评定和保护工作。省民政厅副厅长赵庭朴指出,列入名录的地名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全省各地要编制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建立完善地名资源储备库,严格地名遗产管理使用,确保地名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记者了解到,省民政厅还将会同文旅部门,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地名文化遗产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活化利用 让老地名焕发生机

  结合城市“软更新”行动,全省各地积极重启老地名,活化运用了一批社会影响大、历史文化内涵深、传承价值高的老地名。赵庭朴告诉记者,近两年,全省共活化使用老地名800多个。

  结合道路、桥梁新建、改扩建,南京等地深挖当地的地理、历史和人文,就地启用了“大胜关”“黄天荡”等老地名;镇江在原址或就近恢复使用“孟家湾”“三里岗”等一批曾经消失的老地名;常州、淮安等地将“重启”老地名超前置入规划阶段,在新生地名中优先考虑复活使用老地名。

  此外,省民政厅先后编制《江苏省政区图》(2018年版),《江苏省行政区划地图集》(2021年版);出版《江苏省标准地名录》(2022年版),收录地名28673条。全省已有6个设区市、59个县(市、区)出版本级标准地名录;各地相继出版地名故事、历史地名志等地名文化丛书300多部。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标签:地名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