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汤达:水墨世界“逍遥游”
2022-07-19 21:2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姬传涛  
1
听新闻


画家汤达:水墨世界“逍遥游”

  展厅的房梁上悬挂着各种形态的水墨鱼画,或摆尾游弋,或作势鱼跃。观众看上了哪条“鱼”,可以自己动手,抄起连着渔网的长竹竿,从高处“捞”下来……近日,“逍遥游·汤达水墨鱼展”在南京榴莲国际艺术中心成功开展,以“鱼”为主要创作主题,融合山水、书法等元素,展出了水墨画画家汤达的350多件个人作品。

  “我喜欢这种形式,观众可以与作品零距离产生互动。”谈起本次独特的展览设计,汤达告诉记者,“我的一个朋友是钓鱼发烧友,提议现场采用这种‘空中捞鱼’的形式,很有参与感。”

 

年少从文

金陵花市内藏水墨乾坤

  汤达,1966年生于四川宜宾筠连,定居南京已有十余年。他的工作室位于清凉门外的花市内,两旁熙熙攘攘,门前翠竹掩映,颇有些闹中取静的意趣。

  “这里是我的工作室,我给它起名为‘竹间语阁’。”汤达表示,“竹间语阁”成就了他的水墨语言与绘画风格,而清凉山则是他“文化上的根”。

  四川筠连,古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汤达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家乡秀美的山水滋养了他温润的性格。16岁起,汤达师承川南名画家滕昭梧先生,潜心研习中国传统山水画,其间又跟随筠州名家陈道浑先生学习诗文,日复一日地刻苦品读经典名篇,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间转至上世纪90年代,汤达来到了江南地区,在苏州、无锡、扬州等地留下足迹,最终与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结下不解之缘。谈到巴蜀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千年底蕴,汤达说:“我认为江南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区别在于,巴蜀文化是以自然风光、乡土风光为主,辅以人文元素;江南文化则更多是以人文历史为主,古人们塑造了包括园林艺术在内的独特江南文明与江南文化,都对我的绘画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览现场


性情洒脱

一笔绘出胸中自由天地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曾佳评价汤达:“作品风格多变,有时豪迈不羁,有时超凡脱俗,充满某种禅意;有时清丽婉约,有时又热烈奔放。”皓月映江的《江上清风》,空灵野逸的《荷花之六联屏》,盛放如霞的《桃花源系列之落英缤纷图》……以诗入画,汤达擅于用诗意的笔触勾勒自然意象,散发着返璞归真的纯粹和妙得天成的灵性。

  “表现自然意象,我更多是从诗意的角度出发。”提及作品的艺术风格,汤达表示,“多年以来,我始终在水墨的世界里展现情感的流淌。比如桃花源这一题材,就来自于我在皖南桃花潭的亲身体验。”

  在日常创作过程中,汤达实际下笔的时间很短,但前期构思的时间却很长。“不是酝酿构思画面,而是需要酝酿一种感觉、一种情绪。我是用情绪作画的,比如说在画桃花源时,要有浪漫的那种感觉;要去绘制一幅雪景的时候,先得沉浸于那种雪花纷飞的意境里,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清凉之感。”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在周围人看来,汤达是一个敢爱敢恨、特立独行的性情中人,著名中国画画家张友宪称赞其“胸中似有一股山野之气,放怀施墨,能将所学抒之于性情,故无论尺幅巨幛皆呈吞吐之势”,正如他的笔名“大野”。“‘大’字有点像五角星的结构,从一个中心点向五个方向延伸,寓意着以艺术为核心,向绘画、书法、诗歌等多个领域拓展自己。‘野’字是指我的性格里这种散漫、不愿受拘束的部分。”汤达说,“大野”对他而言,一开始只是一个符号,但后来成为他创作之中的追求,不愿意遵循某一种确定性、程序化的模式,与他的性格和对作品的塑造具有共性。

汤达工作室

 

墨鱼生趣

展览重现庄子逍遥江湖

  “仙人骑鱼”“鱼穿石”“小群鱼”“桃花源里的鱼”……本次举办的“逍遥游·汤达水墨鱼展”与《庄子》息息相关,书中曾提到鲲、儵、鲋三种鱼类,分别象征着“不为物所累”“不为他人的评价所累”以及在遇到苦难时同类间相互帮扶的三种精神。“醉中能梦蝶,醒后却观鱼”,在汤达眼中,庄子是最懂鱼的人,或者说庄子本身就是一条“善游”的鱼,不滞于物,神随物游,在天地间追寻心性的自由,这也正与汤达的人生追求不谋而合。

《仙人骑鱼》 52cmx138cm

  汤达研究了十余年画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古代有很多画家以鱼为题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八大山人,他画的鱼‘白眼向人’,表现其性格的孤傲和愤世嫉俗的情怀。而我画的鱼,鱼眼比较亲和,投射了我自己的性格与价值追求。”汤达介绍, 他画鱼前会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思考该如何下笔,作品“求意不求形”,强调的并非鱼的生理学特征,而是其逍遥浪漫的精神,同时不断拓展品种,丰富鱼的题材本身。

《仙鱼图》 17cmx90cm

  受疫情影响,“逍遥游·汤达水墨鱼展”比原定时间推迟了将近一年,直到开展前,汤达仍有顾虑担心,然而正式开展后的效果却出乎意料。“除了约150幅作品组成的鱼阵外,我在展厅大门对面6米高的墙面上,用草书创作了庄子的《逍遥游》全篇,整面墙是丈二的五条屏,充分利用了空间;策展团队还在展厅的‘大匠之门’里精心设置了110幅作品,通过灯光明暗调节形成不同的光影,远远看上去像一个鱼塘,构成多个拍照打卡点,整个展览现场成为一个大型的‘鱼’主题装置作品。”

  汤达说,现场“空中捞鱼”等设计在网络上“出圈走红”,让更多年轻人来现场感受传统水墨艺术之美,也提振了自己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信心。 

(见习记者 姬传涛)

 

标签:墨鱼;作品;创作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