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绣男”把老手艺传给“新力量”
2022-07-18 20:4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尹丹丹  
1
听新闻

  憨态可掬的虎头帽、小巧玲珑的刺绣饰品、造型精美的中药香囊……7月13日下午,在南京图书馆新一期“书海识·遗”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南京市民间布艺代表性传承人、“金陵绣男”高瑞雷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手工布艺的指尖艺术之美,受到三十多位孩子和家长的青睐。

飞针走线激发孩子参与热情

  “布艺是民俗的一个鲜明符号,而手工针线则是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老手艺,凝结着老一辈人的勤劳和智慧。”南京图书馆四楼的十德堂里,高瑞雷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桌亲手做的布艺刺绣艺术作品,其中的虎头帽、蝴蝶胸针、三寸金莲鞋颇为吸睛,他分别举例并请小朋友猜测这些作品的用途和花纹的寓意,以此将金陵立体刺绣的文化内涵娓娓道来。

  随后,高瑞雷便教授布艺笔袋的制作方法。只见他一手拿针一手拿线,几秒钟就将线插入针孔,并开始飞针走线,缝制精巧笔袋。对于习惯于在课余时间绘画、弹琴、书法的孩子们来说,做针线活是一件新奇事儿。

  就读于成贤街小学三年级的刘思远和大舅一起参加活动,且在缝制过程中显得有些费力,出现了针脚不匀、跑空、缝偏的情况。尽管如此,也止不住他的热情。刘思远告诉江南时报记者,自己平时都是看奶奶在家做针线活,今天自己也要亲手制作一个笔袋,觉得特别有意思。

  将需要缝合的布边对齐,从上往下将针线穿过去……肖雨晨的女儿是南京市金陵小学一年级学生,在高瑞雷的帮助下,女儿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笔袋作品。肖雨晨告诉记者,今天特地带着女儿从栖霞赶过来。“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活动消息,觉得很有意思,便带着女儿报名参加。” 肖雨晨告诉记者,这样的布艺制作不仅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手工制品带来的喜悦,也领略了传统手工艺的丰富内涵与深刻寓意,对家长和孩子们来说是一次独特的劳动体验。

非遗传承需建成教学体系

  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起,在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的指导下,南京图书馆通过一年多的培育和磨合,精心打造了非遗传播新阵地——“书海识·遗”品牌项目,为读者提供多种多样非遗项目的体验学习机会,包括南京白局、刺绣、布贴画、剪纸、汉服展示和秦淮灯彩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

  具体而言,由南京图书馆整合优质非遗资源,通过邀请省内外优秀非遗传承人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操作传授等办法,搭建线上与线下互动平台。“这不仅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展示的公共平台,同时也让更多的读者得到现场体验、亲身感悟了解非遗的机会,从而达到更真切感受中华文化璀璨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书海识·遗”品牌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邀请的高瑞雷是南京唯一的男性刺绣手艺人,自小与母亲学习传统布料工艺。他笑着告诉记者,本来母亲想生个女儿传承她的手艺,没想到生了三个儿子,只有他一人继承了母亲刺绣手艺。作为一名在南京生活近30年的安徽人,皖北的粗犷为他打下坚实的基础,金陵的柔情给予了他细腻的针法与温婉的图案,令他织绣并行。在此基础上,他还使用“盘金”“盘银”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金陵绣”,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今天的活动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 高瑞雷表示,当前不少“老手艺”期待“新力量”,因此,加强对年轻一代的艺术启蒙教育,让他们产生传承传统民间技艺的欲望,是不少“手艺人”采取的方式。“今天有这么多年轻家长和孩子们过来,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非遗教育。但同时,非遗学习不应当仅停留在体验层面,而应该是构建更专业化的教育体系,以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调动孩子的兴趣,帮助其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 尹丹丹)

标签:布艺;南京图书馆;刺绣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