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如何焕发青春活力?
专家齐聚苏州探讨古城更新升级路径
2022-02-10 20:2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南  
1
听新闻


千年古城如何焕发青春活力?

专家齐聚苏州探讨古城更新升级路径

  江南时报讯 今年是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2月9日,苏州市召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咨询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着眼未来40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共商苏州古城保护大计。

管钰楠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全国唯一

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古城

  自春秋时期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阖闾大城,2500年来,苏州古城就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是全国唯一一个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古城,当前格局与宋代《平江图》基本相符。

  1982年,苏州成为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苏州成为全国唯一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苏州成为住建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保护区党工委、管委会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纵观近40年的发展历程,苏州古城保护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苏州获得中国首个“李光耀世界城市奖”,成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被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

专家热议

助力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会上,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汇报了苏州古城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他表示,要扎实开展古城保护更新工作,延续城市文脉,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让“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让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相得益彰,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青春。

  与会专家围绕优化苏州古城格局、加强传承保护和更新利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意见建议。专家表示,多年来苏州古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丰富经验,将继续以实际行动积极助力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住建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表示,住建部将继续支持苏州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古城保护更新。

面向世界

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面向下一个4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强调,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苏州古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承载着苏州历史文脉,也是无法复制、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苏州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保护模式,在古城率先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继续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古城有机更新和活化利用等方面为全省全国探路,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提供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苏州样本。

  曹路宝指出,要始终坚持整体保护。把古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保护,永葆敬畏之心,像对待老人一样对待古城,下足绣花功夫,小心翼翼对待,从老城建筑,到街巷肌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原住民生活和方言,要把传统民俗都保护下来。未来的40年,我们不仅要保护好面积19.2平方公里的古城,还要保护好苏州全市域的江南水乡风貌,用“大苏州”的理念呵护好“水乡基底、四角山水”的山水格局系统,着力抓好太湖生态保护、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古镇古村落等与苏州山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大事要事。

  曹路宝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刻认识到古城保护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作为古城保护的重要标准,既尊重“古人”也理解“今人”,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让生活和工作在古城的人们得到更大获得感,让游客的脚步和思绪能够停留在古城的常态生活空间中,让更多人因为苏州这个城市的美好而“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

  曹路宝指出,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以更高的站位、更开阔的视野,面向更广泛领域来研究和推进,从经济、文化、社会各角度入手,引导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要坚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慢慢见效,统筹“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新城反哺老城”,不断理顺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服务保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和总部经济等,唤醒古城活力,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江南)

标签:苏州;古城保护;古城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