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月9日,针对存取现金新规对大额取现可能造成不便的担忧,央行解读称,相关规定主要目的是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多家商业银行称,新规对正常存取款没什么影响,一般情况下取款超5万元需要预约。
新规不影响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
近日,央行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令〔2022〕第1号,以下简称“1号令”),3月1日起施行。“1号令”第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1号令”发布后,不少人担心上述规定会给大额取现造成不便。2月9日,央行有关司局负责人对第十条规定解读称,金融机构执行该规定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业务便利程度亦不会受到影响。
该负责人介绍,正常情况下,金融机构不需要客户填写信息或者提供证明材料,金融机构在简单询问了解后即可直接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并登记相关情况,只有发现交易明显异常、有合理理由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才会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
超5万元存取笔数仅占2%左右
记者就此事向多家商业银行进行了咨询。招商银行客服确认了上述规定,称这是现在取款新的要求,遵循大额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不过,针对是否影响正常取款,截至发稿该客服未进行回应。
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客服均表示,目前未收到相关通知。民生银行客服称,存取款超过5万元,可能需要进行资金来源和用途说明,具体执行情况以办理网点为准。取款方面,银行卡正常就可以取款,建议超过5万元的取款先进行预约。兴业银行客服表示,一般情况下取现金超5万元,要提前跟网点预约,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目前暂时没有接到要登记用途等信息的通知。
记者还走访了光大银行和北京银行的网点。光大银行一家支行的员工对记者表示,新规对居民正常存取款业务没什么影响,存款需携带身份证、银行卡,取款超过5万元,需要预约并刷取身份证信息,和以前一样。北京银行一家支行员工称,新规从3月1日起实施,正常取款超过5万元,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存款无需预约,需携带身份证、银行卡,会进行常规的来源和用途核实,别的没什么影响。
据央行统计,目前我国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存取业务笔数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1号令”第十条的规定总体上看对客户办理现金业务影响较小。
主要目的是预防和遏制洗钱等
记者注意到,在“1号令”中,涉及“5万元”关键词的不止有第十条规定,也不仅仅限于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机构的个人存取款业务。
比如,第九条规定,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从事汇兑业务的机构,为不在本机构开立账户的客户提供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实物贵金属买卖、销售各类金融产品等一次性交易且交易金额单笔人民币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应当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此外,“1号令”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保险公司、非银行支付机构等,也均有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识别客户身份的相关要求。
该负责人表示,实施“1号令”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和利益。近年来,电信诈骗、非法集资、非法传销、跨境赌博、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活动较为猖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仅2021年,公安机关共侦办电信诈骗案件37万余起,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犯罪分子利用现金匿名、难以追踪的特点,偏好使用现金进行交易活动。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金具有匿名、不可追踪等特点,大额现金往往被用来进行洗钱、逃漏税等不法行为,危害国家经济金融秩序。他表示,“1号令”有助于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打击非法的现金使用行为,提高反洗钱工作水平,减少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对于普通自然人客户来说影响较小,不应过度解读和误读。
记者注意到,就在发布“1号令”当天(1月26日),央行网站还发布信息称,为依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健全洗钱违法犯罪风险防控体系,近日,央行等11部门联合印发《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决定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
《行动计划》要求,各部门依法打击各类洗钱违法犯罪行为,尤其要加大力度惩治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洗钱犯罪,坚决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的蔓延势头,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构建完善国家洗钱风险防控体系,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