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为建设科技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近日,《江苏省“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发布,从建设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能级科技人才发展平台、营造人才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等方面作出具体谋划。
根据《规划》,我省将着力建设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
着力培养战略科学家。重点选拔和培养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善于整合科研资源的战略科学家。探索设立科学家工作室,鼓励科学家牵头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到2025年,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
培育壮大青年科技人才。完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培养办法,省级人才计划大幅提高对青年人才的支持比例,省自然科学基金每年支持青年科学家1000名左右,加快建设一支以35周岁以下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探索青年人才长周期考核,鼓励青年人才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学问题,潜心研究、长期积累,努力实现重大突破。
聚力引进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力争引进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3000人。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打造高能级科技人才发展平台。
加快建设高能级人才载体。优化整合高水平研究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人才创新创业载体。
打造高新区产才融合主阵地。坚持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同步建设,推动项目、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高新园区集中,打造一批产才融合示范基地。加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研究,超前储备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资源。
为给科技人才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坚持制度创新,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将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探索实行“揭榜挂帅”、项目经理、“赛马”、定向委托等新模式,完善“企业出题、政府发榜、人才攻关”机制;推进基于信任的科学家负责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在省级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等。
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将切实破除“四唯”倾向,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将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强化对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鼓励激励。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蔡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