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俞哲骜:我心里住着一座城
2022-01-06 22:4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雅倩  
1
听新闻


城墙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俞哲骜:

我心里住着一座城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城门下面走一遭。”上午10点,在南京城墙博物馆,“90后”志愿者俞哲骜细致入微的讲解瞬间汇聚起馆内分散的参观者。激情洋溢的解说中不时穿插几句本土歌谣,将南京城墙600多年的历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砖石构造城市城墙,南京明城墙浓缩了中国千年筑城文明。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城,博物馆内用沙盘复现了由内到外四道城垣,诉说着南京明城墙的时代变迁。

  从城史溯源到城砖制作,从战争风雨到遗产传承……这座积淀了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墙在俞哲骜的生动解说下鲜活起来。

  最给人以视觉冲击的是摆满近700块城墙砖的展厅,一块块“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城砖,诉说着古人烧窑制砖的劳苦和监制制度的严苛,凝视城砖上一列列铭文,仿佛在进行一场古今对话。“烧造人不论官员还是普通人,都因为这些纷繁的城砖被记录到今日。”俞哲骜说。

  朱元璋下达“筑城令”后,大量城砖、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从各地源源不断地运抵南京,一砖一石,聚土成垣,最终成就了这座“高坚甲于海内”的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坚固到什么程度呢?俞哲骜说,1937年,日军攻打中华门时,先是用75毫米的榴弹炮射击,三天三夜没有攻下来,最后调用了150毫米的野山炮才把中华西门炸塌了一个角。“这还是在守城军人撤退的情况下,可见它是多么的坚固!”

  南京城墙历经多次战火,又一次次浴火重生。俞哲骜感慨,南京是一座英雄之城,城墙精神也是南京城市的精神。“我们小的时候会玩一种游戏,两个小朋友举手搭起一个小拱门,一起唱着儿歌,其他小朋友一个接一个从小拱门下穿过。”在俞哲骜看来,南京城墙已经不仅仅是象征着城市威严的建筑本身,它早已经融入南京人的生活。

  “我只是一位志愿者和爱好者,有很多讲不到的地方,请多多包涵,希望大家回去后可以把南京城墙的文化传播得更广。”两个多小时的讲解以听众的热烈掌声画上句号,不少听众又走过来继续咨询或者跟俞哲骜合影。

  因为“心中有爱,心里住着一座城”,生于南京的俞哲骜在2019年就成为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之后相继被选为南京城墙十佳志愿者、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理事。此次城墙博物馆的开放让他兴奋不已,他说,两个多小时的讲解,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准备仍有欠缺,不懂的知识还有很多。很感谢南京城墙领导前辈老师们的帮助和指点,他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

  俞哲骜告诉记者,他的奶奶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奶奶亲眼目睹她的爷爷被日军杀害,后来一家人逃到浦口。“从小奶奶就经常跟我讲述这段经历,让我牢记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江南时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雅倩)

标签:南京城墙;俞哲骜;志愿者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