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新学期有了新变化
江南时报讯(记者 王琦)本周起,南京市小学、幼儿园全部线下开学。在“双减”大背景下,南京中小学新学期有了新变化,众多师生也以平和心态积极应对。
现场直击:
素质课外培训火爆异常
上周末,在南京城北一家商场内,记者看到音乐、舞蹈、书法、机器人编程等培训机构都在正常营业,门口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往来市民派发宣传资料介绍课程,而旁边某英语培训机构则大门紧闭。时间回溯到半年前,这家英语培训机构顾客盈门,每到周末就挤满了前来培训的学生。
记者在另一个商业综合体看到,儿童体能训练、轮滑、武术、乒乓球、拳击等培训班都非常火爆。家长李想给儿子报了体能培训班,她告诉记者:“现在不参加奥语奥数培训了,正好有时间精力给孩子强身健体,既促进健康发展,也是素质教育。”
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家长表示,国家实施“双减”政策非常必要,就应该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不少教育培训机构也处于转型路上。一位从事校外培训多年的专业人士表示,很多培训机构正在积极寻找出路,校企合作、营地教育、成人教育、智能硬件、教育科技等都有可能成为校外培训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开学校园:
课后服务多个套餐供学生选择
除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新动向外,南京市还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根据南京市教育部门的安排,课后服务将从开学后第二周启动。由于开学后第二周的周一周二正值中秋小长假,也有不少学校把课后服务的开始时间定在了周三,即9月22日,是小长假后开始上课的第一天。
记者从南京市汉江路小学了解到,该校将分时段来进行课后服务。A时段15:20-16:20自主作业,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教师适当指导;B时段16:30-17:30缤纷社团活动,参加校级或年级社团活动,安排人员集中看管;C时段17:30-18:30延时托管,需要延时托管的学生,进行自主作业、课外阅读等活动。学生和家长可以任选时段接受课后服务,也可以选择不接受课后服务。根据规定,学校将向每一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按每学期300元标准收取课后服务费。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校长万代红表示,学校制定“作业完成统计表”,对学科作业进行摸排了解。同时,课后服务安排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坚持“弹性十足”,家长报备后,随时可以到校接孩子。学校精心安排,每周开办音乐、美术、体育、科技、安全教育讲座,让孩子在一周内每个方面都学到知识。
南理工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则为三段式:第一阶段,一起作业吧,主要是做作业时间,由老师辅导答疑;第二阶段,实践兴趣课程,孩子们可以自选感兴趣的课程参加;第三阶段,爱心守护站,孩子可以托管到6点放学。校长李子贵表示,今年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以后,课后服务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财政部门:
全力支持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
记者从省财政部门获悉,近年来,我省积极回应广大家长的现实需求,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
江苏省财政全力支持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做细做实经费保障工作,建立经费常态化保障机制,相关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获中央肯定并面向全国推广。
从2020年春季学期起,省财政安排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1.9亿元,对保障能力较弱的苏北地区市县予以补贴。保障经费按照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的30%、年生均300元的补助标准,参照财政综合保障能力分类分档对应比例予以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