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预付1亿元医保资金救治患者
2021-08-15 19: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海盈  
1
听新闻


扬州预付1亿元医保资金救治患者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8月15日,扬州市召开第17场疫情防控专题发布会。扬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徐德林在会上介绍疫情期间扬州一系列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政策和医疗保障相关举措。

向3636户困难对象

发放每户300元标准生活物资

  徐德林介绍,在低保、特困、困境儿童等兜底保障对象救助政策落实上,在确保足额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的基础上,结合主城区疫情防控形势以及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工作需要,扬州优化了主动发现机制。一方面依托主城区各地民政部门和街道、社区,每日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动态排查,及时了解困难群体身体健康状况和亟需解决的困难问题,并针对性实施救助。另一方面,依托主城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组织,重点关注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以及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情况和困难纾解情况,共同织密兜牢特殊群体社会保障网。建立了快速响应救助机制。一方面压实街道、社区属地救助责任,同时,各地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快速救助机制,邗江、广陵两地民政部门构建了区级民政应急救助服务专班,生态科技新城整合慈善力量链接救助资源等等。

  自疫情发生以来,扬州各地民政部门已经完成特殊困难群体三轮次的全面排查,重病、重残等特殊对象,落实专人对接、每日一访。累计向主城区封控管理范围内的5013户困难对象按每户74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370.8万元;按每户300元的标准筹集米油肉蔬等生活物资,已陆续发放3636户,其余的物资正在紧急筹集中,近日全部发放到位。

强化滞扬外地人员服务保障

  对于滞留扬州的外地人员,徐德林介绍,扬州建立了专人联络、隔日回访和实时济助三项关爱机制,保持与入住人员信息互通,及时关注身体健康状况,推动救助对象纳入属地街道、社区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开展回访关爱工作。目前,已完成入住人员电话回访全覆盖,并为滞扬外地人员送上爱心礼包285份。

  据悉,自8月2日扬州启动服务保障工作机制以来,已累计接到服务诉求6805个,市、区两级累计提供食宿安置330人、食品保障1487人、政策解答4988个;乡镇街道实施应急临时救助6244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92万元,发放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资31106件,折计18.1万元。

首批预付医保资金1亿元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参保群众的就医用药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问题。会上,扬州市医保局副局长李晓钟介绍,扬州市医保局充分考虑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封控管理、参保群众就医用药不便的现实问题,联合市财政部门,对市区定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和开设发热门诊科室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实施预付,首批预付1亿元。同时,还对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的参保人员医疗费用实行单列结算,并将诊疗方案中的药品、诊疗服务项目等,参照甲类目录全部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固定药物的慢性病患者,扬州将全面落实门诊慢性病“长处方”政策,取药量放宽至三个月,切实满足门诊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对门诊特殊病(以下简称“门特”)参保人员因定点医药机构停诊或封闭封控管理无法及时治疗的,允许“门特”病人在非定点医药机构发生治疗本病的医疗费用,参照“门特”政策予以报销,一类“门特”定点医疗机构在实施封控管理期间,其一类“门特”参保人员纳入住院管理,享受住院报销待遇;对医保特药参保人员无法至市医保特药定点医药机构购买医保特药的,将由市医保特药定点零售药店实施配送,参保人员先行垫付,疫情防控结束后,由扬州市医保特药定点零售药店对费用予以补结算,或由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予以手工零星报销。

  “大力推进‘网上办’‘线上办’等便民举措。”李晓钟介绍,扬州积极鼓励并支持已开通运行“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定点医药机构,为患有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参保人员提供规范、高效的线上医疗服务。参保人员线上产生的医疗费用,可通过线上支付渠道予以划卡结算。此外,扬州还将全面实施异地就医线上备案,参保人员足不出户就可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异地就医备案”微信小程序、“江苏医保云”App以及市社保中心网站等渠道进行备案。

标签:扬州;参保人员;特殊困难群体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