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2022-12-05 14:01:00  
1
听新闻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灿烂的农耕文化将泱泱华夏文明推向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崇高地位。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生产值在整个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占据主导地位。广大的中国农民与中国农村为我国的伟大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过程中,中国的农村与农民未能赶上发展的快车,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乡村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与稳定脱贫的坚实保障。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体现。首先,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尤其现在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基本已经逐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现代化,但是在西部农村发展严重滞后,许多中西部农村,尤其是位于偏远山区的农村,在2020年才刚刚摘掉贫苦的帽子,无论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还是老百姓的发展思路仍然滞后。其次,城乡差距逐步扩大,随着现代的交通、网络、物流等新型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人才、资源向城市中心聚集,导致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承载着国家赋予我行逆周期、补短板的政策职能,在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主动担当作为,提升政治站位。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

  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除个别地区外,基层组织基本覆盖县级,较其他政策性银行基层党组织覆盖范围更广,与农业农村充分结合,充分发挥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一是学习贯彻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进“八项改革”,纵深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行,提升农发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加强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农发行“党的银行”建设,“红色”发展。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推进高质量学习制度,从实落实“三会一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把党的思想贯穿到业务工作中去,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步发展。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廉洁从业教育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注重在“常”、“长”上下功夫,做到利剑高悬,警钟长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有效机制,着力构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五是认真开展党史教育,切实提升员工队伍的历史认知和爱党爱国主义情怀,强化政治站位。

  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第一号”的大问题。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地区冲突频发,导致国际粮价大涨,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大为增加。但目前中国的粮食产业仍然以家庭式的小单位生产模式为主,成本高、利润低,难以与国外机械化、大农场模式进行抗衡。同时伴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粮食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耕地面积不断缩减、从事农业的人口越来越少,严重制约粮食产业的良性发展、严重影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产业是农发行的主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是我行的主要责任,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在解决粮食产业发展困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责无旁贷。

  一是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基本步入正轨,但在基础设施领域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交通、文化建设等方面尤为突出,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一方面能够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村村容村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为粮食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员保障。

  二是加大对粮食产业上游企业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在种子、化肥、农药等粮食产业上游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导致粮食产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水涨船高,严重挫伤粮食产业生产积极性,严重制约行业良性发展,通过扶持一批技术新、发展好的粮食产业上游企业,降低行业生产成本,促进粮食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持续加大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投入。目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处于粗放式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过度的依赖农药、肥料提升农产品的数量增长,还未达到科技生态的平衡发展。过度依赖工业手段提升农产品的量,对于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导致质的严重下滑,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在近年来的高速提升产品数量的同时,已失去了原有的品质,严重的地方已导致该部分农副产品消亡,破坏了当地的产品效益和生态平衡。随着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性金融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科技创新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资金和人才流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效益见效快的城市经济中,西部农村该类现象尤为突出,交通条件落后、资源较为匮乏的山区和乡镇以至于出现整村为空村或留守老人儿童,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外迁,发展缺乏动力,村上的大学生或技术人才对回归农村无意愿或意愿淡薄。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不仅要为提供优美的乡村居住环境,同时要为乡村振兴发展中提供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优惠政策、农业技术研究环境和人才引进计划,尤其要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科技投入和开发,防止出现一颗种子洒遍大江南北,导致科技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本“物以稀为贵”变为无人问津的“烂市”的农产品。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应在金融支持过程中创新信贷支持,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性资金保障。

  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重要批示精神指导做好粮棉油工作,确保我行粮油信贷工作的主导地位不动摇,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助力乡村振兴。

  三、持续加大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投入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处于粗放式的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过度的依赖农药、肥料提升农产品的数量增长,还未达到科技生态的平衡发展。过度依赖工业手段提升农产品的量,对于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导致质的严重下滑,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在近年来的高速提升产品数量的同时,已失去了原有的品质,严重的地方已导致该部分农副产品消亡,破坏了当地的产品效益和生态平衡。随着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性金融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科技创新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资金和人才流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效益见效快的城市经济中,西部农村该类现象尤为突出,交通条件落后、资源较为匮乏的山区和乡镇以至于出现整村为空村或留守老人儿童,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外迁,发展缺乏动力,村上的大学生或技术人才对回归农村无意愿或意愿淡薄。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不仅要为提供优美的乡村居住环境,同时要为乡村振兴发展中提供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优惠政策、农业技术研究环境和人才引进计划,尤其要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科技投入和开发,防止出现一颗种子洒遍大江南北,导致科技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本“物以稀为贵”变为无人问津的“烂市”的农产品。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应在金融支持过程中创新信贷支持,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性资金保障。

  四、强化物流体系建设

  随着当前科技发展,大数据信息运用深入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餐桌、床头,国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购遍全世界,城市间的物流和东部发达地区的物流体系基本已达到网络式的全覆盖,但在西部偏远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任然滞后,乡村物流难以上门服务,冷链物流基本只能覆盖人口众多的地级市以上,尤其是“三区三州”部分较为欠发达的地区乡镇一级还无快递配送业务,基本由邮政送达至县一级,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尤其是鲜熟农产品不能及时销售,导致烂在树下、田间,尤其是高山的珍贵菌类、果蔬不利于短时间内保质的产品基本无法实现其经济价值,及时外输都靠自然风干或其他防腐处理后送往城市,严重降低其食用和经济价值。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高效快捷的物流发展、特别是冷链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因此,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需根据地域实际情况,强化物流产业链的信贷支持力度,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五、深化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

  我国是世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具有广袤的土地资源。我国14亿人口居世界第一,人居可使用国土面积仅为1.5亩不到,加之地质多样性,城镇建设面积急速增加,耕地可使用面积锐减,现仅能保证18亿亩的耕地红线,其中还含有山区大面积的零星分布的山地、峡谷种植地,可集约化使用的土地面积严重不足。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十四五规划围绕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和全面激发土地资源要素活力等进行了重点部署。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城市建设缺地、乡村振兴缺钱,以及“大国小农”的问题亟待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瓶颈需要打破,通过开展农地信贷业务,全面挖掘农业农村全要素资源潜力,一揽子解决“三农”的系列问题,各地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为提升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高效高质使用土地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

  一是围绕土地做文章为乡村补齐双基建设短板。农地信贷业务要紧紧围绕全国96.7亿亩农用地、65.5亿亩农村集体土地、20余亿亩耕地、3.2亿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1.9亿亩农村宅基地做足做好文章,精耕细作、精准发力。除了做好耕地保护提升与土地综合整治贷款之外,我们还应灵活运用“土地+”信贷模式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空心村治理、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等“双基”建设,为乡村振兴补短板,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

  二是发挥“农地银行”作用助力产业兴旺。近年来,我们通过支持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支持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持续深入,我们的农地业务应当不仅仅局限于对单一种植业的支持,还应拓宽思路在合规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更大的领域和空间。比如:从果业、林业入手结合林下经济以支持规模经营的形式把种植、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科技含量较高的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把农地信贷业务转变为支持土地流转、农业科技示范性园区的建设的综合业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结合农地业务开展如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养服务等田园综合体建设;信贷支持水上观赏、水下种植、水中养殖,把“农地银行”由陆上引入水域,开辟农地信贷发展的新空间。此外中国承诺2030年碳排放将会达到峰值,随着这一节点的临近,我们未来还可以围绕农林牧渔结合生态互补清能减碳做文章,让“农地银行”的业务将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等政策的实施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六、振兴民营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民营企业作为参与的重要力量,既承担了承担了社会职能,又发展了自身,同时也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调剂作用,能较好的提升产业结构,也能充分的吸引人才回流。大连双华永欣木业有限公司4000万产业化龙头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借款人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生产木制构造材、门、门框、窗、幕墙、地板、装饰板、家具、家具部件、集成材、贴面板及其他木制品;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木制产品检测服务;木制产品检测技术服务等。为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流动资金需求,帮助解决企业资金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满足其生产经营正常周转需要,降低公司资金成本,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大连瓦房店市支行向借款人投放流动资金贷款,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扶植、引导”作用。随着国家先后出台政策对木结构建筑的大力支持,国内外木材消费观念升级迭代,中国木材加工业开始迅速发展。通过我行信贷资金支持,双华永欣公司在当地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稳中有进,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带动农村就业人口1000余人,在地方乡村振兴中的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

  七、聚焦民族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始终将民族团结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扎实做好民族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面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态势,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搭建产业发展载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引领作用。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民族族,从当地特色产业入手,采取“党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党建引领发展模式,“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带动模式,落实1 041 万元资金,扶持1 110户贫困户种植马铃薯333.33 m2、牧草589 m2,繁育良种羊6 500 只。培训劳动技能1 132 人。改变了“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提高了贫困户的劳动技能,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二是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深耕合作共建。如贵州民族大学打造“乡村振兴学院”平台工程,依托学科优势和实践特色,与3个自治州和11 个自治县深度共建,举办干部、业务骨干素质提升培训班,助力丰富乡村振兴经验。三是注重树立品牌意识,深入开发和打造文化IP。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要提高自身文化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对文化产品进行相应的深入开发,打造文化IP,拓展文化产品,延长产业价值链。如IP授权、衍生品开发、增值服务和品牌运营等。如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主打的六月六”民族传统赛马大会,成为集传统体育竞技、民族文化展示、文艺汇演、休闲旅游、马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品牌价值得以延伸和拓展,成为吸引各界观光、投资、共叙友谊、共赢发展的盛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曾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金融系统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根本遵循。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关键,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中坚力量,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总行“党建领航工程”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政策性银行办行方向,以农为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强化风险防控,打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农发行淮安区支行 王霞)

标签:乡村;振兴;发展
责编:刘岩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