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部署了39项具体工作任务,其中包括促进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级。在加强老年科技的成果转化方面,《规划》指出,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年用品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创新。《规划》提到,要支持老年用品领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在江苏,有这样一家企业致力于为用户打造自由、年轻、科技的新养老模式,打造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它就是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西北星),作为无锡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被央视十三套以“多地试点”、“家庭养老床位”为题报道了其在青岛试点落地的“家庭养老床位”案例。
家庭养老床位面临成本高、监管难、供需矛盾等难题
所谓“家庭养老床位”,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其中,青岛市“家庭养老床位”智能解决方案正是由中科西北星一手打造。跟传统的养老机构床位相比,家庭养老床位节省了土地和建设费用。据有关试点城市测算,投入一个家庭养老床位的费用是投入一个机构养老床位的1/5。
但由于家庭养老床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还存在以下运营“难点”:首先是“养老需求多样化”,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服务需求是多元的,如何提升养老产品的专业能力?如何快速应对服务需求的变化?这对智慧养老产品的创新研发能力与更新迭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服务成本降低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与机构集中照护相比,上门提供综合性服务无疑增加了人力成本;再次是“安全缺乏保障”,在家庭中照护由于服务场所的私密性,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过程中,老年人的财产安全、服务安全等都需要建立严密的监管机制和责任分担机制。
此外,我国有近3000万的60岁老年人,占我国总人口比重超过20%,而注册护士总数仅400万左右,经过专业训练、持证上岗的数量更少。一边是越来越多需要被照顾的老人,一边是严重短缺的护理人员,如何解决这种供需矛盾也成为了养老问题的关注焦点。
华为云DevCloud加速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针对以上行业痛点,华为云无锡软开创新中心通过对企业的多次走访,为中科西北星提供华为云DevCloud平台(软件开发云平台),统一了研发人员的研发工具,使得项目交付周期同比缩短20%;通过平台自动化部署服务,提升运维部署效率近30%,节约人力成本近30%,解决了企业开发团队的痛点和需求,助力企业在更短的开发周期内完成高质量的软件开发与交付,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与高效创新,确保产品在行业中的领先性与竞争力。
基于华为云DevCloud平台,中科西北星构建家庭养老床位智能解决方案的顶层设计,通过串联红外探测器、紧急呼叫器、报警器等智能硬件,与数字化运营平台相结合,使得居家老人享受到同养老机构般专业的生活照料、护理和医疗服务。通过平台的统一调度、追踪和管理,确保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最大化利用,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大数据云服务赋能智慧监管 守护“银发一族”安全
家庭养老床位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上,规范监管是关键。中科西北星作为国内首个智慧养老建设标准(DB32/T3530-2019)的起草单位,构建“政府+机构+家庭”监管网络,所有老年人健康、位置、活动等数据实时上云,通过统一的可视化监管平台,实现白天对护理员上门服务全过程监控,晚上对独居老年人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强化了对上门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为独居老人的生命安全提供全面保障;同时,基于华为云大数据服务,打造健康档案等应用,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预测,使养老服务人员能够时刻掌握老人身体状态,以提供更加专业化、精准化的健康调理解决方案,真正地实现以老人为中心,为老人办事。
目前,中科西北星的家庭养老床位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广实施。公司已荣获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发“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企业”、无锡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等荣誉。
未来,华为无锡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将继续与中科西北星携手奋进,探索AI智慧养老,通过人工智能+IoT赋能创新产品研发,积极开辟养老服务新路径,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新业态,为智慧养老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华为无锡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落地运营一年多来,现已赋能130余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14家本地生态伙伴。下一步,创新中心将继续加大投入,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