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盐城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盐城市重点围绕“经济、治理、生活”三大领域,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发展,持续将“数字化建设”搬上全市高质量发展“主舞台”。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走进云洲(盐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大厅内,一排排列整齐的“高科技”“高颜值”无人船艇引人驻足。在距此10分钟车程的中华海棠园,82艘同款无人船艇每晚7点半将会登场:无人船艇将组成大型编队,通过搭载冰屏、光束灯、激光设备,综合运用灯光、音响、投影、视频等科技手段,完成盐城首个水岸实景无人船光影秀“船说海棠”的演绎。作为疫情后中华海棠园首个数字文化IP,“船说海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促进了旅游业回温。
加快数字产业化,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000亿元。近年来,盐城市积极推动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领域覆盖,同时集聚了华为、康佳、东山精密等一批产业链龙头,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也相继在盐设立高端研发机构,成立5G产业联盟并与盐城移动等本地运营商企业建立常态化的合作。盐城大数据产业园获国家大数据应用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品牌称号,数梦小镇连续两年获评省级优秀特色小镇。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需要“脱虚向实”,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样是重中之重。目前盐城3.5万家工业企业,只有部分达到数字化、网络化阶段。对此,盐城市以数字化引领制造业升级,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持续推进“千企上云”计划,引导更多传统企业安上智能大脑,接上互联网云端,加快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盐城市还将瞄准现代农业,推动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文旅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效益农业。
打造城市治理新样板
打破数据孤岛、构建城市驾驶舱。盐城市大数据集团设立在盐南高新区内的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目前已对盐南高新区35家单位进行多轮摸排调研,确定了盐南高新区城市驾驶舱“1+5+1+5+N”总体架构,即1个国内自主开发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底座、5个数据智能中台、1个驾驶总舱、5个驾驶分舱及N个应用场景。其中首批“智慧消防”等分舱项目已正式启动,并由盐城移动等通信运营商承建,预计年内即可投入使用。“和以往条块分割、同部门纵向延伸不同,此次城市驾驶舱设计是横向,跨部门、跨条线的。”盐城市大数据集团政务数据资源应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政务数据从“并联”向“串联”的转变,力求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真正做到“一网通用”。
一些场景应用已经开始尝试。在亭湖区行政服务中心,不用排队交材料,通过盐城移动协助打造的24小时政务服务系统,用户即使晚上下班后也能来申办业务,办理完毕手机就能收到通知,并可以选择邮寄、现场、24小时文件柜等多种方式收取回件。“什么时候都能来办理,之前提供的身份材料也有存档,再不怕像过去那样漏带材料来回跑了!”很多市民对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大加赞赏。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优化了政务审批程序,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公积金查询提取、社保缴费情况、公交出行、不动产交易纳税、12348公共法律服务……现在,大事小事上“我的盐城”已经成为盐城市民生活常态。“我的盐城”APP于2019年9月正式上线,涵盖数字政务、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社会保障、智慧教育、房产服务、小区综合治理等多个方面426项服务,惠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盐城市民线上的“城市生活服务管家”。
答好“数字盐城”新考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接下来盐城市将通过建设一体化数字教育平台,开展线上远程会诊,推进人工智能、定位技术、可穿戴设备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等方式,推动教育、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数字化转型,让数字化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市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