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动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全省行
在全社会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金融风险
江南时报讯(记者 陈衍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共学共建”精神,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月15日下午,由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南京分行承办的“2021江苏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全省行”南京专场暨启动仪式在建邺万达广场举行。
启动仪式上,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聂振平、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资深风险经理栾林分别致辞。
聂振平在致辞中表示,非法集资既需要执法机关依法查处、严厉打击,也需要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新闻媒体等相关市场主体和各类组织履行监测预警、宣传教育等法定义务,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全省行南京专场拉开了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的序幕,后面将会同相关地市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起努力开创全省“学法用法护小家,防非处非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栾林表示,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将持续深入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切实履行大行责任,发挥行业优势,采取“以网点为阵地、以网络为载体、以户外为拓展”的方式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为社会金融稳定和良好环境贡献中行力量。
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始终坚持走进基层走进社区的宣传特色。南京市“倡导理性投资,防范非法金融”进社区活动自2019年开始至今已举办300余场,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贯彻落实《处非条例》为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处非条例》,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非法集资,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有效规避各类投资风险,让防范非法集资的观念深入人心。
活动开场的《威风锣鼓》表演气势宏大,吸引了大批观众,情景剧《小福利,大陷阱!》、三句半《说说非法集资那些事儿》,通俗易懂地诠释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夜暴富是陷阱”,警示群众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莫上当。节目中间穿插了有奖问答互动环节,群众踊跃参加,形式丰富,生动有趣,气氛热烈。
活动现场,省、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中国银行还设立多个宣传展台,向群众发放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折页、海报等,热情为人民群众现场解答相关问题。
本次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全省行有力推动了防范非法集资知识的普及,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与危害,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金融风险、人人防范非法集资的良好氛围。
链接>>>
非法集资套路深,提高警惕防入坑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设立互联网企业、投资及投资者资讯类企业、各类交易场所或者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吸收资金。以发行或者转让股权、债权,募集资金,销售保险产品,或者以从事各类资产管理、虚拟货币、融资租赁业务等名义吸收资金。在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投资项目等商业活动中,以承诺给付货币、股权、实物等回报的形式吸收资金。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即时通信工具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传播吸收资金信息。
防范非法集资,采用“一看二问三稳”安全法。一看产品。产品是否合法?是否有明显不合常理的“高收益”“保本”等宣传词汇?是否有实体项目支撑,产生实际价值?二问自己。是否全面、准确了解该项目或者产品的真实信息?是否了解相关产业或行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去应对可能产生的亏损?三稳情绪。自己的情绪真正稳定下来后,理性分析该项目或产品的投资价值,理性分析自己的投资目标,自己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投资产品。切忌轻信所谓“大V”“专家”的言论,审慎对待广告宣传,避免头脑发热,盲目投资。
(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