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徐利明建议:深挖“江南文化”内核 创新书法艺术
2021-03-08 20:2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尹丹丹  
1
听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建议——

深挖“江南文化”内核 创新书法艺术

  江南时报讯(记者 尹丹丹)江南,一方历史悠久、文脉深厚、艺绪丰逸之地。提起江南,人们就不禁想起杏花春雨的诗画水乡、风流雅致的才子佳人……江南,是诗人笔下最美的意象,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利明讲述了他眼中的“江南文化”。

  在徐利明看来,“江南文化”首先呈现出包容这一特点。中华文明多次在江南深度融合、休养生息,孕育了江南人包容吸纳的精神特质。改革开放以来,江南人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直接带动了江南腹地至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精致,也是江南文化的一大特点,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便是对事物的讲究。以饮食文化为例,相较于其他区域的食材大杂烩,江南人更注重雅致精细、用材考究。“俗话说‘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诗意文化的陶冶与渗透下,江南人也建立起自己的审美品位。”

  “天下才子,半出江南。”作为当代书坛中年书法家的领军人物,徐利明直言“一部江苏书法史,就是半部中国书法史”。他告诉记者,此前自己带领团队编撰《江苏书法史》一书,发现自魏晋以来,江南区域涌现出不少书法大家,如王羲之、张旭、唐伯虎、文征明、董其昌等,而颜真卿、苏东坡、米芾等人,也都在江南区域长时间生活过,书法秀美婉约,尽显江南风致、儒雅之气。“不止书法,美术、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江南区域也都人才辈出。江南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浓郁风气。时至今日,江南地区依旧是全国科教高地和人才高地。”

  江南之美似乎从未随时光老去。如何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内核、创新发展江南文脉?徐利明认为,首先应当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当前,很多人、很多事都在谈创新,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他以梅兰芳演唱京剧为例:梅兰芳花费数十年时间,下了很深的功夫学习京剧旦角表演的技能,并在传统剧目中反复实践。在全面深入掌握京剧艺术本体的基础上,梅兰芳实现了创新,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能传递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作品。“有个词叫‘深入堂奥’,堂就是客厅,奥就是里屋,你只有经过客厅、进入里屋,才能知道整个房间的全貌,知晓房屋本身的奥妙。文化创新也是如此。只有充分地认识并挖掘传统,才能谈创新,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徐利明说道。

  在文化创新的同时,也应当注重个性。创新文化实质是“个性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创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智力和能动性的创造性活动,是突破原有思维与行为模式的创举。因此,重视乃至尊重个性,张扬特长,是创新的基本要求。徐利明告诉记者,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江南文化已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脉肌理。新时代的江南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应当注重个性化表达。“同质化的创新不如不创新。”徐利明笑着说道。

 

标签:江南;文化;创新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