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企业占据科创板半壁江山 39家公司上市 江苏军团“兵强马壮”
2020-11-02 20:54:00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衍晖  
1
听新闻


视觉中国供图

江南时报讯(记者 陈衍晖)科创板已形成一股“长三角力量”。截至目前,长三角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91家,占全国的48%,其中江苏数量最多,达39家,上海31家,浙江15家、安徽6家。业内表示,资本市场中的“江苏力量”越发彰显,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江苏企业的实力和活力。

建立了三大资源库

储备库企业达5017家

一串亮眼的数字,与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了解,基地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于2018年11月揭牌,2019年4月实体启用。

在过去两年中,为了有效服务长三角区域科创企业,基地协同长三角中心区主要城市构建了服务网络。“我们通过战略合作签约的方式,与长三角地级以上城市结为联盟城市,目前已经有包括南京、杭州、合肥三个省会城市在内的29个,实现了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全覆盖。” 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局长张红说,“同时,为了增强辐射能力,在具备条件的联盟城市挂牌设立基地分中心,目前已设立的分中心共有13个。”

为了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基地还重点吸引头部的证券机构、创投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成为基地联盟成员,目前已有126家。

据了解,33%的长三角科创板上市企业获得了来自基地股权投资成员的投资;由高瓴资本、达晨财智等联盟成员单位领投了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长三角科技企业。

“我们面向长三角一市三省,对科创企业进行数据归集和两次比对筛选,从而建立了储备库、培育库、推荐库三大资源库。”张红说,“目前储备库企业5017家,培育库企业520家,推荐库企业120家。”

对于培育库企业,基地会联合上交所和联盟成员单位,精准匹配相应的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发展质量,逐步达到上市标准。对于推荐库企业,基地通过“行政服务”和“上市问诊”,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上市数量占比近43%

“江苏板块”闪耀科创板

截至目前,长三角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91家,其中,来自江苏的企业多达39家,在长三角中占比近43%,表现非常抢眼。

不仅如此,江苏上市公司还创造了科创板首家挂牌、首家以第五套标准申报受理、首支“红筹股”登陆、首家重大资产重组提交注册等多项第一。39家公司中,市值最高的是华润微,约577亿元,其次是天合光能,约343亿元,第三是南微医学,约275亿元。

从江苏3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行业来看,按照东财choice所属证监会行业标准(新)划分,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企业最多,其次是医药制造和软件信息技术行业。这也与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主要行业特点相匹配。这些行业均具有技术门槛较高、资本较为密集等特点,且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技术“硬核”是科创板“种子选手”的基本条件,江南时报记者注意到,最终顺利上市还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以科创板上市公司最多的苏州(18家)为例,据泽璟制药董事长兼总经理盛泽林介绍,除了在上市前地方政府给予公司全方位扶持,公司在上市之后也依然受到苏州、昆山市政府的密切关注。“今年4月,公司被苏州确定为首批16家潜力地标培育企业之一,在当前形势下,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和帮助。”盛泽林说。

南京市也加大了对科创板企业的后续培育工作。在该市于4月份出台的《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通知》中,明确为鼓励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业及其孵化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凡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的,南京给予每家企业(机构)3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支持。

“因为科创板,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对上市企业投入了很多关注,而资本市场作为培育创新中的重要一环,也正在带动更多有科技土壤的地区,继续吸引优质的创业人才和资源,形成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就资本市场发展来看,地方政府支持大而强的行业龙头与技术冠军上市顺理成章,但他同时建议,江苏等有条件的地区,更要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里挖掘成长型企业,因为未来科创板的增量供给一定是依靠高成长企业。

标签:长三角;科创板;上市企业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