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主品牌的崛起,看合资车时代的变化
2022-08-23 15:01: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1
听新闻

  ‍曾经,合资汽车在消费者眼中是更安全、更高级的象征,日系车以皮实耐用的口碑在市场上连续热销。而对于起步较晚的自主品牌来说,虽然在品质和品牌方面更努力,用料、做工、配置上更优化,但依然很难扭转部分人心目当中“质量不太行”的旧观念。

  如今,汽车市场发展情况正发生着改变,先看几组数据……

  销量迎头而上

  2021年,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创10年历史新高的44.4%;7月销量排行榜上,轿车前10中自主品牌占4席;SUV前10中自主品牌占7席;MPV前10中自主品牌占6席;车企销量前10中,自主车企占半壁江山。

  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成长为汽车消费的主力,这些乐于穿李宁、安踏,用小米手机的群体对国产品牌更有亲近感。而这个消费理念也在引导他们的汽车消费,前提是国产品牌要足够优秀。在年轻人注重的设计、配置、做工,特别是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中国品牌对消费需求的更深理解和更快的反应速度,充分体现在销量方面。

  品质反败为胜

  那么在消费者同样看重、而且合资车一直引以为傲的质量方面呢?

  近期易车主办的一档“易车横评”栏目,对丰田卡罗拉双擎和比亚迪秦PLUS DM-i 进行了长达10万公里的耐久性测试,最后的结果是:开10万公里,卡罗拉出现的故障数量是1,而秦是——0。

  长期以来,合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几乎就是“皮实耐造”的代名词。但现实是比亚迪秦PLUS DM-i的确没有出过一次故障或问题。

  首先,比亚迪秦PLUS DM-i具备比同级日系合资品牌车型数量更多的车载传感器、接收器、中央处理单元以及其他智能化配置,当然还有更大容量的电池和更加复杂的电机电控系统。对于汽车来说电子电器设备是比机械部件更容易出故障的。

  另外,秦PLUS DM-i 的载电池量高达18KWh,而某日系品牌双擎只有1.6KWh,在锂离子电池成本高的当下,两者的终端价格却处于同一水平上。而同样能够上绿牌的某合资品牌双擎E+车型则要20万元起步,比秦PLUS DM-i 贵了好几万元。

  众所周知这款日系混动系统已经有25年的历史,比亚迪2008年推出第一代DM系统,起步比部分合资品牌晚11年,造车历史更是晚了几十年。但是凭借全新的DM-i系统,比亚迪却做到与老牌日系品牌一样水平的耐久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垂直整合优势凸显

  答案肯定不止一个,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归功于比亚迪长期以来一以贯之坚定不移的“垂直整合”战略。

  比亚迪是做电池起家,所以无论是在纯电动车上使用的能量型电池,还是在混动车型上使用的功率型电池,都能提供出完全能hold住成本,又对质量把控一清二楚的电池产品。

  据介绍,比亚迪还是全球最大的手机、手机元器件和各种电子电器元器件的生产商之一,有着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在内的完整的IT产品链条。这也就解释了遍布在秦PLUS DM-i全身的那么多的电子电器零件,能够10万公里无故障。

  不仅省,还更快

  混合动力的最大诉求是为了省油,例如本次“易车横评”中,秦PLUS DM-i在全程不充电的情况下,实测油耗是4.21L/100km。而且比亚迪DM-i同时还兼顾了性能,在某日系品牌双擎重了200公斤(带电量增加)的前提下,秦PLUS DM-i的百公里加速还快了4秒(秦7.3秒/卡罗拉11.3秒)。

  而且秦PLUS DM-i的车身尺寸更大,车内更安静,加速也更平顺,更是以“快省静顺绿”的综合优势,对合资燃油车形成“降维打击”。而这样的情况,也正发生在元、宋、唐以及汉身上。

  当众多的合资车企还在享受着传统优势的红利而举棋不定的时候,中国车企如长安、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已经选择了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坚定转型。

  综上所述,自主品牌正在崛起,而合资车占主导的时代或将发生变化。

标签:汽车市场发展;品牌;销量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