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产头条】全省文化系统共绘“数字化”草图
为江苏文化数字化“号脉”“开方”——
2022-07-08 13:32:00  来源:文化产业周刊  作者:徐宁 毛艳  
1
听新闻

  6月24日,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宁召开“文化数字化战略工作座谈会”,邀请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围绕“用体系化思维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主题,为全省3000余名文化领域业务骨干进行了在线培训;随后,来自省教育、文博系统等10家文化单位,在南京主会场展开热烈讨论,为制订《江苏省关于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意见》建言献策。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文化+数字”战略提供了“施工图”。如何深入理解文化数字化战略?目前,江苏文化数字化发展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推进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如何稳健、有效、可持续地推动促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成为线上线下热议的焦点。

  “文化新基建”全景展示中华文化宝库

  “未来5至15年,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将呈现几何级的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增量市场。”《意见》一经发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激发了各界对于文化数字化的新展望、新期待。如何理解这份兼具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指导文件?高书生以“三个一”提纲挈领地开出“药方”。

  “把握‘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这一主线。”《意见》提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高书生将其概括为“两侧四端”,即构建一个“从资源到生产再到消费的全新的现代化文化生产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经过采集、解构、关联到重构、呈现、体验,最终跨越“数据鸿沟”,链通“数据孤岛”。

  “抓住‘形成国家文化专网’这一支撑点。”《意见》明确提出,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服务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为什么必须建立国家文化专网?“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边界的,网络也是有边界的,建立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线与底线刻不容缓,物理世界不能走私偷运国家的一级文物,数字世界也是同样的道理。”高书生解释,构建国家文化专网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文化数据安全。如何建立国家文化专网?高书生认为这是“文化领域的新基建”,“可以利用我们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的设施,打造一张与互联网并行的国家文化专网”。具体来说,专网需具备三个特点,闭环运行、有标识解析功能和结算支付功能。需要强调的是,闭环并不意味着封闭,“生产端为了数据的安全是闭环的,消费端为了扩大消费是开放的”。

  “组织‘宣传文化全战线’这一大会战。”有了文化专网,要让大家都去用这张网。高书生解释说,就是将已有数据库,如中国百年影像档案、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等,按照统一标准关联起来,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动员网信、文旅、出版、电影、广播电视和文物等全战线的资源和力量,搭建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形成场景化文化体验场所,共建共享,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式呈现。

  江苏一直走在文化数字化探索的前列

  培训结束后,来自省教育厅、省文物局、省演艺集团、南京博物院等10家文化单位的代表,分享交流了各单位数字化建设的最新进展。

  丰富人才储备。“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项目中立项建设了22个文化数字化相关学科,涵盖了11所研究生培养高校,省级财政每年给予6860万元经费支持;此外,在‘十四五’省重点学科中还立项建设了31所本科高校的35个文化数字化相关学科。”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徐子敏介绍,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文化数字化相关学科布局,通过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规模扩展为我省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丰富人才储备。

  云上博物馆实现看展自由。近年来,省文物局积极开展文物领域数字化探索实践,建成集文物安全与执法监控、行业管理与数据分析、资金申报与项目管理于一体的江苏文物综合管理平台,现已归集不可移动文物原始数据20007条,可移动文物原始数据1072117条,博物馆、拍卖企业、文物商店等数据信息均已纳入平台管理;另有江苏省大运河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平台、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管理服务系统、省级以上不可移动文物视频监控和预警系统等,通过数字化升级,让观众“足不出户,游遍全馆”。

  数字演艺创新文化传承。省演艺集团积极配合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正在实施“数字化引领工程‘演绎云’数字化生产线”的搭建,组建“数字演艺创新中心”。重点加大数字孪生虚拟人、数字平行中之人、数字院线、云端剧场、超高清剧场、无人机空中剧院以及全息影像技术和VR、AR、XR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今年5月26日首批4万件数字戏曲藏品上线,以秒光的形式全部售罄;开展‘数字戏曲进校园’活动,将戏曲机器人、戏曲室内无人机编队、数字戏文书法等带入学生课堂……”据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计华介绍,集团依托已完成的数字平台,不断尝试戏曲数字化解构与跨界式的重构实践。

  “江苏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策源地和孵化器”,如高书生在培训会上的高度肯定,江苏一直走在文化数字化探索的前列:从2019年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在南京宣布成立;到2021年江苏有线承担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华东区域中心(一期)通过验收;同年,第一台国家文化大数据一体化机柜在南京面世;再到今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完成底层关联集成系统装配……

  推动文化数字化需迈过三道“坎儿”

  “我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均等的现象,还需要全力打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村级‘最后一公里’。”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现场罗列出一连串数字,可以看出,公共数字文化专项经费逐年下降,而比如知网等文化资源数据服务的采购价格不断上涨,倍感压力。他建议,增加文化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江苏公共数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推进馆藏作品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江苏省美术馆馆长王法坦言,对热闹非凡的数字藏品的尝试还“不太敢”,“数字经济项目必然会需要博物馆提供数字藏品等资源,相关知识产权保障和价值回报,还缺少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指导和规范,我们也比较谨慎……”新四军纪念馆、南通博物苑等多家单位也表达了类似的困惑。“建立文化数字化建设标准”成为大家呼吁的焦点,即在数据采集加工、传输存储等环节,制定数据入库统一标准,囊括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分析发掘、可视化、版权保护、隐私安全等关键领域,推动虚拟现实、交互娱乐、智慧旅游等领域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制定,以标准化建设为文化数据共建开辟道路。共建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共享,据此,南京博物院建议,“高位协调全省数字共享机制,进一步构建双向共享的数字文化新生态,分级分权限为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同类比对和趋势分析数据、推荐优秀文化数字产品。”

  “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为全国同行业提供经验和智力支撑。”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杨永清介绍,雨花台烈士陵园集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干部学院、红色文化研究院为一体,在全国同行业中独树一帜,但是在“智慧雨花台”的数字化顶层设计上也出现了“懂行业不懂专业、懂专业不懂行业”的尴尬……苏州博物馆副馆长茅艳建议,加强储备文化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增加对复合型人才的职称评定规范,进一步明晰人才发展路径和发展前景,提高人才跨界研究的积极性,强化文化数字化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勇建议,由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建专家团,提供技术支持、智力支持,避免各自为政的混乱与重复投入的浪费。梁勇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会,面对面了解了大家的顾虑,要充分利用好此次实施意见制订的契机,回应好大家的关切,解决好落实的难题。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徐宁 毛艳

标签:中华文化;国家文化;全景
责编: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