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年来,镇江全市残疾人工作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新的目标和任务,“权为残疾人所用,情为残疾人所系,利为残疾人所谋”。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不辜负镇江残疾百姓的期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作出新贡献!
5年间,镇江市委、市政府把残疾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统筹推进、重点保障,先后印发了《镇江市“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镇江市全面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意见》《关于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镇江市残联将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建设,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列入重点工作任务。
5年来,镇江全市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残疾人同步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当初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5年来,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得以全面优化,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十大助残行动深入人心
“大爱镇江、风雨同行”服务品牌,以服务残疾人为宗旨,以民生助残“十大行动”为载体,不断激发起新模式,让助残理念深入人心,让镇江大爱温暖同行。
“复明行动”为镇江全市2753名贫困残疾人实行免费白内障手术,为4393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助视器,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培训1216人次。
“健行行动”为全市贫困肢体残疾人免费成功安装和适配高品质钛合金假肢及矫形器761例。
“天籁行动”中开展耳聋基因检测810例,帮助5名贫困儿童安装高品质人工耳蜗,为23名贫困家庭聋儿安装高品质助听器。
“安宁行动”在全省率先出台《镇江市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基本用药实施细则》,将贫困精神残疾人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对全市3251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实施免费服药,全年动态管理,发现一例救助一例。
“平安行动”每年为全市6万多名持证残疾人免费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642户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在全省首家开通了120无障碍报警通道。
“阳光行动”中,镇江市公办托养中心全面建成,实现全日制托养150余人,首创“就业型托养、自服务运营”模式获得中残联、省残联高度评价;全市2100余名残疾人在102家各类托养机构接受服务;建成全省先进的听力视力验配中心;开设金手指盲人按摩旗舰店1家,扶持17家“金手指”按摩连锁店。
“彩虹行动”共建成各类扶贫基地21家,为广大农村残疾人分散就业、脱贫脱困提供精准支持;建成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教育、维权、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101家。
“暖心行动”每年持续开展送温暖活动,深入五类贫困残疾人家庭访贫问苦,累计达2800多户,临时救助2300多人。
“护苗行动”将500多名残疾儿童全部纳入受助范围内,基本实现结对帮扶的全覆盖。
“兜底行动”将全市5200户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家庭,2786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843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强力推进残疾人精准脱贫和精准康复,大力抓好扶贫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句容市、扬中市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开辟了贫困残疾人稳定增收新渠道,由过去“输血式”的单向扶贫转变成当地残疾贫困户自主“造血”双向互动式的扶贫。目前,该项目被全省推广,33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年收益均超过3000元。全方位、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培训和就业,举办种植养殖业、服装裁剪、电脑操作、盲人按摩、家电维修等技能培训班110多期,全市新增实名制培训人数2009名,新增实名制就业人员2822人。全市共建成各级残疾人扶贫基地21家,安置残疾人1072人,辐射带动1544户残疾人就近就便就业。全市4947名农村建档立卡残疾人,已全部脱贫。
全生命周期精准康复服务
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整体质量水平。镇江残联推进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探索开展7-14岁残疾儿童巩固性康复项目,整合0-14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达到24家,实现了各市、区全覆盖,累计1750多名肢体、智力、听力、言语、视力、孤独症残疾儿童得到手术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精准救助,康复服务率达100%。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完成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达96.6%,润州区被列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镇江残联与该市卫健委、镇江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建合作,开展成人康复服务项目。针对因车祸、工伤、老龄化等带来的康复及残疾预防实际需求,探索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残疾类别”的康复体系建设,分层级诊疗、分阶段康复。
志愿者助残队伍不断壮大
优化残疾人社会环境综合保障更有力。镇江残联深入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成立镇江市福利助残基金会,吸纳50多个志愿者团队加入志愿助残队伍,各级党政领导、党政机关带头向贫困残疾人捐款捐物,慰问走访、党员干部助残和结对帮扶等活动蓬勃开展。10多支志愿者团队经常到托养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助残服务。
全国首创残疾人维权法庭
在政策保障体系上,镇江先后出台了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等十余项惠残政策,丹阳市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优惠政策实现全市直通,全市6万多名持证残疾人均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惠残政策。在组织保障体系上,51个乡镇街道全部实行了残联理事长专职,537个村268个社区都选聘了专职委员,市及各辖市区残联理事长全部当选为当地人大常委,市、县两级五大协会达到“五有”建设标准。在残疾人权益维护上,市、县两级共建立了8个维权中心,乡镇(街道)建立了56个维权岗,在全国首创“残疾人诉讼服务联络站和镇江市残疾人维权法庭”。2020年7月,镇江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多举措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残疾人文化体育再创佳绩。先后承办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和江苏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等大项活动,镇江体育选手在全国、全省各类体育大赛中多次荣获好成绩,在巴西里约残奥会上,邹莉娟、刘静、胡鹏、刘赟涛4名优秀运动健儿,勇夺4金2银,打破2项世界纪录,金牌数和奖牌数位居全省前列。镇江市残联先后被中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表彰为“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善待残疾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2021年,踏上新征程,镇江残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镇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在就业、康复、教育、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维权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走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前列。“让镇江跑起来”,为加快建成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和“强富美高”新镇江作出积极贡献。王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