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评点当代诗词(六)
2021-01-19 10:0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钟振振  
1
听新闻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刊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评点当代诗词(6)

  河姆渡遗址有作

  孔汝煌

  渡口烟村碧鉴平,野原谁识古文明。

  七千年稻火畲种,几百世田刀耜耕。

  素饰陶纹犹见织,短腔骨笛不闻声。

  至今鱼米桑麻地,不舍姚江昼夜行。

  【评点】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金吾庙村,乃我华夏新石器时代最早文化遗迹之一,距今约五千至七千年,足证我中华古文明不仅起源于北方之黄河流域,亦肇兴于南方之长江流域。史前考古乃现代科学,古人未尝梦见,故诗咏阙如。当代诗词自有古人所不能涵括者,题材之与时俱进,亦其一也。

  首联点题,是常规做法。次句似提问而实叹嗟,调动读者进入诗境。颔联点其业经测定之年代,点其水稻耕作之特色,皆精切不移。

  颈联出彩,上句一笔双绾河姆渡人之制陶及纺织技术,下句以其文化娱乐与其生产劳动作对仗。陶器有饰,惊人心目;骨笛无声,引人遐想。以典型器物为艺术概括,且兼顾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颇具张力。

  尾联愈加出彩。五千至七千年前之河姆渡文化精神,是我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之表征,至今生生不息,前行不已,一如此地之姚江,日夜奔流。末句即“姚江不舍昼夜行”,本为调平仄而颠倒语序,然如此更动,句法愈见奇崛,是为积极修辞。此本化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却变其时光流逝之哀叹为时代前行之赞颂,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以景收束,不发议论,曳情韵以行,馀音袅袅,尤使读者含咀不尽。

  邻 居

  汪孔臣

  自古远亲非近邻,于今老死不相闻。

  房前摆手应招手,楼里钢门对铁门。

  一院烟霞山水远,同街风雨地天分。

  谁知昨夜网聊女,却是墙东冷漠人。

  【评点】

  邻里关系之冷漠,乃现代城市流行病之一。此诗痛加针砭,刻画入木三分。

  首联化用两句成语:远亲不如近邻。老死不相往来。稍可议者,“非”字不甚精确,改“逊”似较安稳。

  颔联精彩。“房前摆手应招手”,示意与拒绝,均用肢体语言,而懒得张口,冷漠一至于此,岂不可叹!“楼里钢门对铁门”,其门本为防盗,然并邻居亦防之矣!钢也,铁也,怎一个冷冰冰了得!

  颈联亦精彩。前后文语皆实,皆具体而微,此正不妨稍虚,稍笼统,大而化之。好在善于调剂。

  结尾愈出愈奇。网络之虚拟空间,街坊之真实世界,适成鲜明对照,真属黑色幽默。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此诗“墙东”云云,盖反用此赋。却如盐着水,浑化无迹。特为拈出。

  汶川大地震

  玉出昆岗

  艰危时刻孰堪凭?精锐遴来子弟兵。

  写罢遗书从天降,迈开铁脚跋山行。

  万家骨肉幽明隔,一息存亡分秒争。

  我愧屏前徒袖手,求全责备恐非情。

  【评点】

  颈联以对仗叙事,洗练而流畅,无一字不工。“幽”即阴间,“明”即“阳间”。人民子弟兵抢救因震灾被埋压之民众,千钧一发,刻不容缓,危难之巨大,救援之紧急,只十四字便渲染无遗。

  乡村夏夜

  刘如姬

  农家饭罢坐门坪,天幕如绒缀斗星。

  摇椅撑腰风细细,流萤照眼夜明明。

  篱前竹影婆娑舞,草内虫声隐约听。

  最爱清溪浮水月,一泓掬起梦晶莹。

  【评点】

  诗写乡村夏日夜晚景象,宁静幽美,如画,如乐曲。

  次句尤佳。

  末句尤奇。“梦”本虚无缥缈,如何可“掬”?此乃诗之神技,画与乐曲均无法表现。“晶莹”由“水月”来,关照得好,乃不突兀。

  西安怀古

  刘庆霖

  秦腔唐乐古今闻,霸业风干剩几斤?

  渭水枯成黎庶井,烽烟凝作帝王坟。

  阿房烧尽星分火,雁塔劫馀云抱尘。

  欲向城头寻旧事,有人独自夜吹埙。

  【评点】

  次句特奇。“霸业”既可以轻重论,则亦如腊肉可以“风干”而上秤称量。此非古人仓卒可得。

  尾联尤有馀韵,气氛苍凉,是怀古诗之长技。以不说为说,令人回味无穷。且末句“吹埙”回应首句“秦腔唐乐”,气脉完足。

标签:诗词;遗址;颈联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