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自2018年起,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认真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共招收了102名云南省普洱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优质中职教育,组建3个云南班。学校以就业脱贫为导向,以“共学、共乐、共居、共事”为抓手,助力职业教育扶贫大业,谱写了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共学,让云南孩子赶得上来。初建云南班时,校长奚必政就对全体教师说:“这些孩子来了就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尽全校之力,确保他们不因费用问题而辍学。”学校兜底减免学费、住宿费、生活用品费,发放助学金,补贴伙食费,保障了云南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为了方便学生就业,结合扬中是“电气工程岛”的实际,安排孩子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配备沟通能力好、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校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团员学生作用,手把手指导普洱学生布置班级文化,逐字逐句教学生写书信。
共乐,让云南孩子留得下来。学校打造了极富云南民族特色的“红石榴家园”,集宣传展示、联谊交友、公益服务、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在这个家园里,有孩子们熟悉的民族服装、饰品、普洱茶;有他们自己做的手工品;有他们来到扬中后的生活留影。云南孩子们常常到这里进行手工制作、茶艺展示、读书交流等,学校还专门安排了老师教他们剪纸、书画。孩子们说:“在这里,我们可以喝着自己烹煮的普洱茶,欣赏自己创作的剪纸,说着家乡的语言,看着在扬中游玩拍下的留影,感受着具有扬中味的云南情,别有一番滋味。”
共居,让云南孩子融得进来。扬中饭菜口味偏甜,云南学生不太适应。学校根据云南学生饮食习惯,重新调整菜谱,早餐稀饭特地准备白糖,烹饪口味偏辣的饭菜,“私人订制”一日三餐。云南四季如春,这些孩子没有过冬的衣服,每到天冷,学校老师就会自发捐衣捐鞋,让他们在扬中度过温暖的冬天。针对大多孩子不太讲究卫生习惯等情况,班主任手把手教学生叠被子、铺床单,指导学生整理内务,创设良好的居住环境,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周末,班主任轮流值班,带着云南孩子上街理发、购物等。每逢节假日,学校组织学生过集体中秋、端午等,赴渡江文化纪念馆、滨江湿地公园、园博园等地,让孩子们了解扬中、融入扬中。
共事,让云南孩子富得起来。为保障云南孩子充分就业,实现脱贫攻坚,该市市委统战部、教育局以及学校多方联系、拓展空间、搭建平台,与大全集团、蜂巢易创、香江科技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设立了长城学院、扬中市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训基地,优先推荐云南学生本地对口就业。目前40名云南班高三学生全部实现就业,其中扬中市及周边就业28人,其他12人在云南当地就业。目前,学校正与镇江豚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做电商,销售云南特产,现在孩子们月薪不低于4500元,真正地实现了“学一门技术,带富一个家庭”。
两年多来,该校以细心入微的管理和关怀备至的服务,构建了融合相助新平台,厚植了滇扬两地石榴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该校将继续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共建美好校园而继续奋斗。
王娟 夏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