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美丽乡村”让生活更美百姓更乐
2020-11-03 19:27:00  作者:欧阳习珍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近日,扬中市美丽乡村建设喜讯连连,各类省级创建陆续实现“零”的突破。其中,三茅街道友好村宽新圩成功获评第二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八桥镇利民村六圩埭、新坝镇新治村三江湾、三茅街道兴阳村永乐圩成功获评第四批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把乡村变美,让乡愁永留”,近年来,扬中市深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变装、焕颜、增值”持续优化和提升乡村风貌,并依托“美丽+”为乡村发展赋能,水美乡村渐入画来。

“变装”——治水治脏治乱 让美丽乡村成为新常态

说起扬中市新坝镇新治村,几乎所有扬中市民都会为之竖起大拇指:“那可是咱们的名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美得嘞!”

新治村有多美?全村绿化覆盖率达40%,雨污水管网改造达9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景色随处可见。此外,该村还建有彩虹大道、生态长廊、湿地公园、老渡口乡愁风情区、渡江文化园、陈履生博物馆群等一众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场所,自然淳朴的田园风光可谓尽收眼底。“通过多年来的持续‘变装’,如今的新治实现了最美乡村与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新治村党委书记马军笑着说。

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行“八位一体”农村公共服务长效管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近年来,扬中将乡村环境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大力开展治水治脏治乱等工作,乡村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水更清、树更绿、村更美的自然风貌逐渐成为新常态。

“焕颜”——寻旧存老翻新 让浓浓乡愁成为新名片

走进扬中市三茅街道友好村宽新圩,质朴典雅的传统民房、风韵别致的农家小院、各式各样的陈年旧物,在“一步一景”中渐渐唤醒人们心中那久存的记忆。

美丽乡村如何建?“必须‘留得住乡愁,保得住乡情。’这个情,既是情感的情,也是情况的情。对于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我们尽量在创建中深挖其‘古典美’,通过古老的文物、传统的文化、深涵的文明,来让其散发‘古香古韵’,让乡愁也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扬中市住建局副局长翟骏说。

在友好村宽新圩,精心打造的是两大区域:主题展馆和宽心驿站。主题展馆内包括了渔耕文化馆、农耕文化馆和红色文化馆,馆内收集有旧时渔具、传统农具以及百余件抗战物品,让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相融相合,延续其历史脉络。据了解,接下来,该村还将计划打造第二和第三期传统村落,进一步还原旧时牛棚、老百姓劳动等场景,让“乡情更浓、乡愁更深”。

“增值”——一村一品一特 让富民增收成为新路子

近日,扬中市八桥镇利民村热闹非凡,借着成功创建为省级特色田园试点乡村的东风,该村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拓展运动、体验式采摘、特色烧烤吧、灯光夜景秀等活动,持续扩大利民大米、利民菜籽油、利民酱菜、利民红薯粉、利民瓜果等特色农副产品知名度,村级集体收入进一步增加。对此,村民们笑言:“现在的利民,景美村富,日子过得好嘞!”

村村变美,更得村村有特色。做大“美丽+”文章,扬中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断拓展创建内涵,通过“旅游+品牌+特色农业”等持续放大各村亮点与特色,为村庄增值。

兴阳村乡村旅游文化节累计吸粉27万余人;鸣凤村“鸣凤人家”让村域旅游走出新路子;明华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成为镇江示范点;福源村打造美丽宜居环境成为“长寿村”;幸福村全力提升村庄绿化水平上榜“国家森林乡村”;永胜村“民俗文化+文明乡风”连办六届文化惠民艺术节……“一村一品一特”中,扬中建设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 欧阳习珍

标签:治水治脏治乱;变装;乡村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