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随着上游来水的不断增加和天文大潮的双重影响,长江镇江辖区水位居高不下。7月21日早上7点30分,最高潮位已超过8.82米,超过保证水位(8.59米)0.23米。目前,镇江海事防汛防台突击队已24小时坚守在长江裕隆洲河口,全力保障辖区船舶航行安全。
总有这样一群人
汛期大考来势汹汹,7月3日,长江镇江段首超警戒水位,镇江海事局随即进行全局动员,特别是在大通流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适时推出了拖轮伴航、助拖船应急待命等紧急措施,并在一些关键水域、关键地点加强海事执法、巡航力量。
“98浮有一顶推船队上水,联络一下,提醒他们把安全措施做到位。”镇江大港海事处处长(挂职)张文布满血丝的眼睛透过望远镜紧盯上水船流,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叮嘱一旁的随艇监督员史光周。他已经连续一个星期驻守在一线了。
7月初,张文的妻子出了个事故,刚做过手术,他还是被政委逼着回去看了一下,当天就又赶了回来。每到汛期都会登上头条的裕隆洲河口,因为暗藏凶险而让人捏着把汗,这个地方才是张文更加放心不下的地方。虽然局里不久就组织了突击队支援,但他只有守在现场,心里才踏实些。
像张文一样坚守在一线的海事人,还有很多,无论洪水多急,关键时刻都顶得住。
快速反应化解险情
湍急的水流中,许多锚泊船都可能发生紧急情况,一旦救助不及时,就会发生难以预测的重大事故风险,海事人的坚守成功避免了许多意外险情。
7月12日5点多,在高资过驳区水域锚泊的“江海XX”轮锚链突然断裂,情况十分紧急。为避免发生次生灾害,镇江高资海事处处长薛辉果断安排海巡艇对下游水域进行清理,预留应急通道,并协调过驳管理公司腾出系泊浮筒,抽调应急浮吊参加抢险。3小时后,“江海XX”轮成功安全系泊。
7月14日上午10点30分许,抛锚在长江116号浮附近待驳区的“其和XXX”轮,同样因为流急而发生锚链断裂,所幸抛了双锚。当时雨势很大,镇江海事执法人员刘铸和孙中强顶着大雨就冲了过去,现场帮助查看。
断裂的锚链缠绕在另一条正常的锚链上,导致船无法起锚,仅有一个锚受力的“其和XXX”轮,随时都有再次发生断锚的风险,且该轮正在向后缓慢趟溜。刘铸发现情况不对,一边让孙中强提醒船上人员立即动车稳住船位,一边协调过驳区立即派抢险浮吊和拖轮到现场处置。
这次抢险用了4个小时,两个锚全部打捞出水,并重新安装连接锚链。船舶重新抛锚后,船长紧抓着刘铸的手不放:“人生地不熟,要不是有你们,我们哪能找到人帮忙?想想都后怕!”
看到船舶安全,身上湿透了的海事人,脸上绽放笑容,心里尽是安慰。“没有什么比船舶安全更让人开心的事了!”高资海事处处长薛辉说。
迅猛的洪水,虽然带来了许多不可预测的意外,但镇江海事人的快速反应却也前所未有。
7月14日早上6点多,镇江海事交管中心值班人员通过雷达监控巡查大新圩锚地时,发现长达175.5米的巴拿马籍海轮“PAIWANWISDOM”以一节的速度向下游漂移,立即要求该船值班人员核实锚位。在确认该船走锚后,中心值班人员迅速启动外轮走锚应急预案,要求“PAIWANWISDOM”轮发动主机,控制船位,并紧急协调引航员登轮。
随后,海事部门向附近的船舶播发了航行警告,并点对点提醒海轮“OCEANHARVET”等周围锚泊船相应备车,必要时起锚避让走锚外轮。“海巡06306”接到报警后,快速赶到现场,对附近船舶进行疏导。
经过一番紧张处置,7点20分,“PAIWANWISDOM”轮在安全水域重新抛锚完毕,走锚险情被成功化解。
防汛突击队24小时驻守排险
7月19日早上6点20分,镇江(二)站高潮位达8.63米,超警戒1.63米,超保证水位(8.59米)0.04米,为建国以来第二次。晚上8点,镇江市发布洪水红色预警。7月20日早上7点25分,水位继续上涨,镇江高潮水位达8.65米。21日,8.82米……镇江海事指挥中心主任郑立新说,随着天文大潮的来临和上游洪水的到来,长江水位还会继续升高。为了与洪水搏斗,镇江海事局组织机关青年防汛防台突击队,进驻长江镇江段最紧张的裕隆洲河口,誓死保卫船舶平安。
据镇江海事局统计,截至7月20日,先后有65名精干执法人员参加防汛防台突击队,其中年纪最大的56岁,年纪最轻的23岁。这些突击队员24小时驻守现场,已经连续奋战了240多个小时。他们通过信息提醒、驻守维护、交通组织、拖轮伴航等措施,成功避免因船舶失控、倒头、走锚引起的险情36起。
江上警笛声声。7月21日,镇江海事局对外发布的长江镇江段高洪水位期船舶航行注意事项通告指出:“船舶应避免贴岸航行和在近岸水域锚泊,防止发生搁浅、失控等险情对长江堤坝造成影响。船舶应采取安全航速航行,建议上行船舶航速不超过10节,避免兴波对长江堤坝造成影响……”欧阳习珍 刘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