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殷文静)2月9日,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无锡震泽路店、无锡昌兴大厦店,因通过篡改、撤换、撕毁调制的食品原料保质期标签等方式,使用过期食品原料、经营过期食品,擦拭食品接触面的毛巾未能实现专用等行为,被无锡市新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并分别罚款69万余元、67万余元。
记者了解到,2021年12月,有媒体曝光了上述两家星巴克门店存在过期配料私换标签、隔夜蛋糕再次上架等行为,星巴克因此登上了“2021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榜单。消息曝出后,星巴克发文道歉,并给出相关整改措施。
去年12月13日上午,有媒体在调查报道中指出,上述两家星巴克门店频繁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如果旧料剩得多,店员会直接篡改保质期。原本保质期只有一天的红茶液和抹茶液,常常到了过期时间还剩下不少,所以篡改保质期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而该店主管也知晓这一行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
此外,上述门店还存在着用吧台毛巾擦垃圾桶,且未将该毛巾丢弃,而是继续使用等卫生问题,以及提前处理问题食材应付检查等问题。
2021年12月13日中午,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回应,“我们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对此事件,我们高度关注,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进入中国市场22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欢迎社会公众及媒体对我们进行持续监督。”13日晚间,星巴克中国微博再发声明,就此次事件进行道歉。
2021年12月13日晚间,无锡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对涉事的星巴克震泽路店、昌兴大厦店进行了重点检查,初步核实相关企业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并责成2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
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对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开展排查,发现从业人员未戴工作帽、加工区物品摆放零乱、消毒记录不全等15处问题,均已责令整改。市市场监管局对星巴克(中国)华东北区进行了行政约谈,要求公司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自查、落实整改。
下一阶段,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组织市、区两级力量,对两家涉事星巴克门店进行深入调查,依法严肃查处,全力保障市民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