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岁末年初,“百馆之城”苏州再添“新秀”——1月17日,坐落于吴江东太湖畔的苏州湾博物馆迎来开馆。
一城藏百馆,博物知苏州。前不久,苏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推动苏州“博物馆之城”建设意见》,提出要科学规划全市博物馆体系,努力把苏州博物馆建设成世界一流博物馆,积极打造古城无边界博物馆,促进博物馆集群式发展。
近年来,吴江博物馆建设突飞猛进,包括苏州湾博物馆在内,散布在吴江各处的9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切实把博物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新亮点。
博物馆数量增至9家
全力助推“博物馆之城”建设
苏州湾博物馆是一家反映吴江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建筑由“普利兹克奖”得主、法国著名建筑师包赞巴克设计。展陈面积5700平方米,一层用于举办国内外精品展,四层为常设展览“吴韵江南——吴江历史文化陈列”。公共空间配有社教活动室、阅览室、学术报告厅以及文创商店等多功能区。
近年来,吴江着力将博物馆打造为彰显江南文化特色、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抓手。现已基本形成以吴江博物馆为龙头、主题馆为特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各类博物馆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苏州湾博物馆迎来开馆的同时,还有一则喜讯传来——近日,江苏省文物局发出《博物馆备案确认书》,确认吴江区六悦博物馆正式备案,这是继江悦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博物馆、吴根越角中医药博物馆之后,吴江又一非国有博物馆获得省备案资格。加之吴江博物馆、柳亚子纪念馆2家国有博物馆,目前吴江全区9家博物馆中,在省文物部门备案的博物馆已达5家。
未来,吴江将继续围绕打响“一城百馆、博物苏州”城市文化品牌,全力助推“博物馆之城”建设。
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全社会共享物质文化遗产
参观完实体有形的博物馆后,置身江城广阔天地,不少游客会发现,这座城市本身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陈列”其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则是对这片吴根越角之地文化底蕴的最佳诠释。
吴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8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另有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145处,吴江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231处。
不可移动文物体量之大,文物保护方法更须用心细致、推陈出新。
去年,吴江完成同里承恩堂等9处文物保护方案评审,验收芦墟怀德堂等5处修缮工程;推动柳亚子旧居三防工程、吴江文庙修缮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完成第八批省保以上文保单位的两线核对校准工作;吴江博物馆新定级三级文物149件;市保单位王绍鏊故居成功入选第二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
《吴江区考古前置工作实施意见》同步出台,建立出让(划拨)和建设用地项目库。目前,吴江全区已完成29处地块286万平方米工程区域考古工作,发现崧泽遗迹1处、东周至明清遗迹1处、唐宋遗迹1处,推动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协同发展。
“五朵云”领衔“博享荟”
擦亮示范区文博品牌
把文物保护比作“菜品”、博物馆建设比作“餐桌”,二者组成的“文化盛宴”不仅在吴江一地开席,更摆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邀江浙沪三地“食客”共享。
去年5月,吴江联合青浦、嘉善发布长三角示范区文博场馆“博享荟”品牌和“长三角示范区文博空间地图”,首推“长三角示范区流动博物馆”产品。借助云首发、云主播、云鉴宝、云展览、云课堂等,为示范区居民打造了一场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盛宴”。
示范区“文化盛宴”纷呈,其中,吴江元素尤为抢眼——
近年来,吴江首推文博特价游路线向三地开放,以“博物馆邀你来嗨玩”为主题,选取六悦博物馆、锡器博物馆等优质博物馆,以政府补贴形式,联动实行门票优惠活动;
启动吴江区智慧数字文保管理系统建设,吴江博物馆推出“吉祥如意——吴江博物馆藏祥瑞主题文物展”“枫江瓷韵——吴江博物馆藏明清瓷器展”“文房风雅——古代文人的雅室闲情”“高洁之士——吴江博物馆藏梅兰竹菊绘画展”系列“云展览”;
首届博物馆云主播大赛吸引1280位主播报名、12万次观看;加强运河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录制运河主题课程视频;围绕同里镇、黎里镇、震泽镇三大古镇,制作电子微杂志展现联合申遗古镇的历史人文之美……
吴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吴江将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成一批服务群众、区域共享、特色鲜明的高品质文化地标,全力打造“江南文化新空间”,彰显“最江南”文化特质。
(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