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期,随着气温持续升高,苏城最高气温达到39℃,接下来还有连续一周的40℃+高温,不少市民群众在河道、湖泊和太湖水域“野泳”消暑,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吴中公安加强重点水域巡查守护,水警大队加强巡逻船只水域巡查频次,紧盯入水口、太湖沿岸观光带等溺水警情高发地,严防“野泳”“野钓”,及时提供救助。
警格联动网格 筑安全网
吴中分局沿太湖属地派出所联合城管、农林渔政等执法部门,以及辖区各社区网格员、志愿护鱼队等社会力量,组建了一支沿湖平安巡逻队,及时发现劝阻危险区域“野泳”“野游”“野钓”等行为,严防事故发生。积极发现安全隐患的同时,做好应急服务帮助。据统计,入夏以来,沿湖平安巡逻队累计劝阻“野泳”市民300余人。同时,积极走进社区、企业等地发放安全宣传单、开展安全宣讲,打通防溺水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增强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常识。
除了太湖沿岸带,各属地派出所也广泛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共同筑牢水域安全网。吴中区木渎镇水系发达,有115条河道、35个湖泊。“进入7月来,河边溺水警情增多,盗窃、纠纷警情也与日俱增,随之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木渎派出所教导员李卫明介绍说。木渎派出所搭建起以辖区商业小区保安为主要力量的“平安联盟”志愿者队伍,积极配合警方开展夏日防溺水巡逻、隐患发现、紧急救助、防范宣传等工作。
依托科技赋能 以智建防
“请注意,野泳危险,请尽快离开。”在东山镇沿太湖路口,路过的市民群众都会听到这条语音提示。类似这样的精准宣传通过吴中警方智能感知云广播“惠民宝”在水域周围进行试点播报,通过定向的红外线感应,向进入覆盖区的市民群众播报语音提示,通过有针对性地宣传防溺水提醒,提升大家的防溺水安全意识。
针对太湖水域宽广、沿岸乡镇水网四通八达的特点,吴中公安依托智慧警务建设,对“野泳”高发地点加快推进重点水域智能前端感知和广播等设备布建,推动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早,最大限度提升溺水事故预防预警效能。
在装备保障专业水警巡逻船只的同时,吴中公安在太湖沿岸配备警用无人机,增强了对辖区空中巡逻的覆盖面,建立起全天候巡防网络。无人机沿着湖边一路巡查,对湖岸线实时监测、精准回传,实现高清图像全部上屏,勤务指挥室及时掌握情况、有效应对处置,与日常环湖巡逻警力形成时空力量互补。
推进多元联动 以联促防
吴中分局建立了溺水警情快速处置、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对溺水类警情统一接警、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确保及时出警。同时,深化水域治安“六联”机制建设,积极推动与应急、消防救援、水利、农业农村、海事等部门救援联手,加强与“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公益组织救援合作,提升溺水事故救援反应能力和处置效率。2022年以来,累计出动80余人次警力参与涉水应急救援。
不久前,一女子不慎掉入吴中某河中。危急之时,附近村民组成“人梯”将她营救上岸。此时该女子已陷入昏迷,接警后赶到现场的民警立即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对她展开施救,三轮心肺复苏后,该女子呼吸终于恢复顺畅。
据了解,吴中分局在与辖区医院建设“党建联盟”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模式,邀请医护人员为基层警务人员开展现场急救知识培训,切实提高警务人员应急救援能力,提高救护率,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
施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