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幼儿园课程建设要聚焦儿童,聚焦儿童的生活。苏州市平江实验幼儿园从资源观、儿童观、课程观的三重角度出发,在园本课程改造与提升中,不断通过资源分析与利用、课程架构与实施,促进幼儿经验延续、拓展、深化和提升,不断提高园本课程建设的适宜性和深刻性,让“润养天性 沿趣生长”的课程理念扎根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园将更多的自然与生活的资源融入环境,将更多能进入探索与游戏的地面还给孩子,将更多的指向幼儿发展与学习经验建构的空间让给幼儿,将更多的空间达成真正融通与共享,通过环境改造、资源分析,达到幼儿能深度学习的层次性、挑战性条件。
幼儿园根据自然生态课程实施的需要,建立了庭院式种植园,就近挖掘种植养护地域,将班级自然角与室外庭院融通,建立了班级花园式种植基地,作为中、大班的班级课程基地;对传统式的种植园进行后厨配送式种植,丰富孩子们的亲身体验。
幼儿园倡导开发1米2以下幼儿全参与功能空间环境。提倡班本主题环境的共享式布局,将楼面通道打通各成一局,设置成融操作、游戏、表达、共享自然的课程长廊,融自然博物、生活、 运动、游戏课程的班级空间,融艺术、讲述的楼梯空间,融运动、展示的顶面空间,充分发挥了环境空间有效支持一日课程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尝试将室内与大自然更好地融通与连接,将课程载体实现园内资源空间的联通与融合。近年来,相继开发、布局了在课程指导下的室外八大游戏空间和室内四大功能场域,形成了室外“童”系列游戏课程;建立了室内自创名字的游戏空间,设置了一层楼融合STEAM体验场、二层楼艺术创作体验场、三层楼悦读创想体验场,楼层之间的长廊则是内外联通的运动探索场。通过这样的架构、重组,给了幼儿更丰富的体验场所,让室内游戏场所焕发出新的课程魅力。
苏州市平江实验幼儿园的“润·趣”自然生态课程的架构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在发展幼儿的自然本性,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尊重不同幼儿的自然个性中得到转折性改变,用“润”的沉浸式、渗透式、无痕式教育姿态,在知趣、意趣、思趣中释放纯然天性。映画 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