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下载量1140万、服务总调用达3.9亿次、“一码通”累计亮码1740万次……1月21日,苏州市政府召开“苏周到”新功能上线新闻发布会,副市长杨知评以一份“数字PPT”的形式,介绍“苏周到”上线一年以来总体成效和未来规划。
“苏周到”于2020年11月21日上线,致力于让自然人只登一个APP就能办成“一件事”,彰显了苏式服务的“周全”“到位”,让服务“更贴心”,让群众“更暖心”,让城市“更舒心”。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苏周到”APP下载量达到1140万,累计注册用户1120万,2021年8月份以来,日均启动216万次。上线一年来,服务总调用3.9亿次。其中,打开周知并浏览生活资讯2.3亿次;苏康码亮码近7755万次;核酸检测预约登记4150万次;使用14天行程查询行程卡2298万次;打开一码通亮码1740万次;使用电子证照功能近521万次;周边查询生活服务相关地点近473万次。“苏周到”还一度位列全国免费使用APP排行第二位。
通过一年的实践,“苏周到”形成了诸多特色,在实现重点功能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解决用户最为关切的需求,创新服务应用场景,同时用融媒体引领百姓生活、应急响应重大公共事件。
“苏周到”实现了重点功能服务全覆盖,抓牢了服务事项全覆盖这个“牛鼻子”,倒逼流程再造、服务再造、管理再造,融合“用户体验”,提供“无缝服务”,实现“全域感知”。目前,已经实现了50多项服务市域全覆盖。一年间预约挂号使用次数718万次、个人社保查询近801万次、公积金查询近768万次。
一年来,“苏周到”共收到并处理“苏周到”后台、12345便民服务热线用户反馈建议100万余条,围绕用户的需求和关切持续优化功能服务。围绕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进行智能化适老改造,2021年2月份上线“关怀模式”,至今共使用341万次。关注了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围绕他们的新需求、新期盼,首批接入服务46项,上线至今共使用10万余次。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贯彻“1+10”的“一盘棋”理念,“苏周到”的服务范围涵盖十个县级市(区),真正做到“十全十美”。
目前,“苏周到”已经接入了350个服务事项,针对这些服务,以“一码通”和“支付”为线索,将它们有机整合,以服务场景为牵引,力求产生“1+1>2”的放大效应。一方面,“苏周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加快推进“一码通”工程,积极破解“万码奔腾”乱象。目前,“一码通”累计亮码1740万次,日均亮码超6万次。另一方面,“苏周到”与央行数字人民币研究所合作,促成数字人民币与“一码通”工程“强强联合”,创新推出“苏周到”支付功能。
上线之初,“苏周到”就率先提供特色服务资讯供给,架构汇聚“融媒体”的“周知”板块,开设“穿衣指数、教育指南、逛吃逛吃、网红打卡、一路畅通、寻医问诊”六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栏目,创新呈现方式,用“一句话、一张图、一个视频”简洁明了地陈述正在发生的新闻,打造贴近百姓生活的融合服务平台。上线至今,“周知”模块提供热点生活服务资讯两万余条,总点击量2.3亿次。
在应急响应重大公共事件方面,“苏周到”相继上线苏康码、14天行程、新冠病毒疫苗单位预约登记、医院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查询等功能。去年8月下旬,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苏州采用“苏周到”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预约登记演练,累计登记人数达1743万。
一年的努力,让“苏周到”赢得诸多荣誉。在2020智慧中国数字政府特色评选中,“苏周到”获得了50强政务服务创新奖。同时,“苏周到”还荣获了2020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2020年苏州十大民心工程、2020年苏州市改革创新“特别奖”项目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2022年,“苏周到”将持续推进优化迭代,此次上线的新功能均是高频、刚需、普惠的服务需求,包括长按快捷键,气泡消息和智慧吴江,智慧人社,体检报告、检验报告、献血服务、成人预防接种查询等医疗健康以及自助挪车二期,涵盖人社、健康、出行等多个领域。 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