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街道经常举办手工制作、心理健康疏导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了许多新伙伴,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宝祥社区的残障人士李阿姨说道。白洋湾街道为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不断夯实扶残助残工作基础,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全面推动辖区残疾人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链接社会资源 升级服务能力
“街道开设的课程十分贴合我们的需求,既能增长技能,也在活动中获得了许多乐趣。”和美社区的残障人士王大爷表示。街道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举办了“手机课堂——让残疾人智享生活”“集体观影——让残疾人乐享生活”“手工制作——让残疾人共享生活”等系列活动。针对低保家庭,链接资源,推出“爱的守护”残疾人互助支持网络,开展“助残工坊——技能培训”“康乐相伴——文体活动”等,实现助人自助,提升残疾人家庭生活品质。
“白洋湾街道将继续精心策划文娱活动,不断丰富残疾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残疾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杜蔚表示。
激发载体活力 提高使用效能
“社区的残疾人之家为我们活动提供了场所,残疾人之家的器材还可以租借,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虎池苑社区的残障人士刘阿姨表示,她因行动不便需要一个轮椅辅助出行,便从残疾人之家租借了轮椅。街道残疾人之家在虎池、和美、宝祥等建有残疾人之家,总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自启用以来,为残疾人提供了数千次服务,与社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协作共赢。街道深入排摸社区公共闲置资源底册及现状,广泛听取残疾人建议,提高场地效率,进一步激发载体活力。在虎池苑残疾人之家创建“伴·随你”特色品牌,结合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建设要求及残疾人生活服务需求,增添硬件设施,优化阵地建设,引导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民主协商项目。
开展系列活动 促进残疾预防
街道结合民生服务八点“伴”,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推进项目2.0版的扩面提质增效,从预防残疾的角度出发,实施“向阳星计划——青少年健康人格促进项目”,通过线下心理医生一对一指导、线上小组活动,保障残疾青少年基本康复服务需求,缓解生活与教育的双重压力,让更多家庭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提高对残疾预防的认知。
街道将时刻保持与残疾人心连心,积极发动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残疾人事业,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助残日活动,为“做精苏式生活典范”添砖加瓦,让残疾人也能充分享受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相得益彰,不断提升残疾人朋友的幸福感、获得感,帮助广大残疾人同创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魏翠萍 王婧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