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自金阊新城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所辖地区原先的农村形态被逐步打破,农耕生活的情景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为了留住白洋湾农耕文化,白洋湾街道金筑社区整合辖区资源特色,结合失地农民对土地的特殊情怀,以“盆栽蔬菜”为主题,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城市农庄“种出”农耕文化
在这硕果累累、瓜果丰收的季节,金筑社区顶楼阳台的“城市农庄”里,橘子、菠菜等瓜果蔬菜应有尽有,各种颜色的植物和果实交相辉映。在“筑绿蜂”志愿者俞福男的带领下,社区青少年来到“城市农庄”,近距离观察了各种瓜果蔬菜。随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自己动手采摘已经成熟的蔬果,体验农耕的乐趣。
“原来这里是一块闲置的普通平台,在社区党员志愿者的辛勤耕作下,现在已变身为郁郁葱葱的‘城市农庄’,大家在这里播种、浇水、收获……”金筑社区党委书记陈迎青介绍说,这一片120平方米的“城市农庄”是社区为了留住农耕文化,依托苏州市蔬菜研究所开辟的盆栽蔬菜种植户外基地,如今已经成为社区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实践基地。
科普场馆“守护”农耕文化
“第一次拿起这把锄头,凌林珍与锄柄一样高,举起锄头时要右腿帮助才能扬起来……”在金筑社区的科普馆中,陈列着扁担、锄头、担绳等各式各样的农具,这些农具都来自于社区居民,每一件农具都有着属于它的故事,看似朴实,却意义非凡。
金筑社区通过发起“探寻社区‘宝藏’·农耕文化我守护”传统农具征集活动,向辖区居民征集农具和背后的故事,以此记录和传承白洋湾地区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
除了农具,科普馆还以理论展示、虚拟操作的方式,通过视频播放、多面体识别追踪和碰撞识别高技术体验等多种形式,介绍盆栽蔬菜的种类、栽培技术、管理要点等,让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了解盆栽蔬菜和农耕文化。
文创产品“织出”农耕文化
走进金筑社区的老年活动室,南瓜、茄子、番茄等各种瓜果蔬菜的编织品布满了墙面,整个老年活动室显得“生机勃勃”。这些好看又有创意的“瓜果蔬菜”大多出自社区编织爱好者谢泉珍之手。“我年轻时就喜欢织毛衣,家人穿的毛衣都是我亲手织的。”谢阿姨说,“我们社区有天台农庄,我就想将农庄里的水果蔬菜用我擅长的编织作品展现出来,让更多人来关注我们的农庄,也更愿意了解农耕文化。”
在金筑社区的牵头下,谢阿姨和社区的编织爱好者成立了睦邻巧手编织队,编织队的文创编织品会在定期开展的便民服务活动中进行爱心义卖,所得的善款用于辖区内弱势群体的帮扶。现在,每周二下午,编织队的成员就会来到社区老年活动室,大家互相交流新的手法和图案,编织出更多更有趣的瓜果蔬菜文创产品。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