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6月11日,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张家港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面推进公开听证工作情况。近年来,苏州检察机关坚持“以公开促公正、用公平赢公信”,全面推进公开听证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检察听证,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组织召开听证会,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处理等问题听取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意见的案件审查活动。通过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的积极参与,提升检察公信力,更好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促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关系修复,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政和。听证会的启动,既可以由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办理需要决定,也可以由当事人及其辩护人、代理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召开。
2020年以来,苏州两级检察机关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共举行检察听证212件。其中公开听证210件,不公开听证2件,听证的公开比例达99.06%。从案件量上看,拟不起诉案件89件,占比41.98%;司法救助、刑事申诉各23件,分别占比10.85%;民事公益诉讼22件,占比10.38%;民事诉讼监督18件,占比8.49%;行政公益诉讼11件,占比5.19%。此外,还包括检察机关办理的立案监督、行政诉讼监督、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多种类型。检察听证工作已全面覆盖检察机关的“四大检察”“十大业务”。
全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公开听证工作,坚持“一把手”推进。苏州市检察院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检察长为组长的公开听证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明确全面推开群众信访案件公开听证的要求》《关于在办理群众信访中进一步加强公开听证活动的通知》,将“健全刑事申诉和信访案件公开审查机制”列入年度全市检察机关重点推进项目。两级检察院“一把手”对公开听证工作高度重视,如在太仓王某青等人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案公开听证,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2020年以来,全市两级院“一把手”检察长共主持听证21件,占比9.9%。
检察听证过程中,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有效增强检察公信力。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邀请听证员1521人次参与听证,其中人大代表141人次,占9.27%;政协委员107人次,占7.3%;人民监督员921名,占60.55%:律师及专家学者352名,占23.14%。常熟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听证员库”机制,首批吸纳听证员45人,对听证员分为法律型、专门型、社会型三类,通过“借脑引智”把法理、事理、情理说清讲透,共同促进矛盾纠纷化解,相关做法得到最高检张军检察长批示肯定。
全市检察机关以理念转变为引领,坚持在法律框架内,充分释法说理,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风险,实现案结事了人和。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依托公开听证促成22件案件达成刑事和解,化解了12件信访积案。相城院对刘某农、周某芬控告周小弟故意杀人案进行公开听证的案件,因听证程序规范、释法说理透彻、化解矛盾成效显著,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公开听证典型案例。虎丘院在办理赵某某遗弃案中,听证会邀请未保中心、社会事业局、妇联、团委、人大代表等各方参与。在对该案的评议过程中,各方表达了对弃婴问题的关注,现场提出多种救助和后续观察处置方案,推动形成妥善解决弃婴问题合力。
苏州检察系统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优化听证效果。苏州办理了全省首个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听证活动,听证会围绕是否存在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关主管部门是否依法履行了监管职责等焦点问题展开。吴江院起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检察机关公开听证实施细则》,今年5月11日就陈某某国家司法救助案开展首次跨省检察协作公开听证。
苏州检察系统全面加强软硬件建设,夯实听证工作基础。全市检察机关将公开听证室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高标准完成场所建设工作。截至今年5月,两级院共建成听证室12个。其中,有4家具备接入中国检察听证网直播条件。通过中国检察听证网对6件案件听证进行了直播,访问观看总量7434次。姑苏院开展全国检察听证互联网公开听证直播“第一案”,就一起交通肇事案起诉必要性进行公开听证。听证会全程向社会同步视频直播,在确保案件处理公开公平公正的同时,检察官的释法说理、当事人的现身说法起到了很好的法治宣传作用。该案入选省检察院公告案例。(孟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