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多亏了你们送来的帽子手套,还有保暖用品,这个冬天最冷的日子算是过去了,有机关党员过来支援,着实帮了大忙。”1月25日,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金狮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张伟林在志愿者微信群里说道。
都说今年冬天特别冷,两次寒潮让不少水龙头进入了“速冻模式”,而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下,仍有一群垃圾分类督导员不畏严寒、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今年65岁的张伟林就是金狮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中的一员,从酷暑到严寒,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法定节假日,他总是准时到岗,清理桶站,二次分拣,宣传指导。“这里有帽子、手套,还有这是暖宝宝贴,腰上腿上隔着衣服贴,能发热几个小时。垃圾分类工作早晚都特别冷,你们要注意保暖啊。”冬至那天,社区网格长徐晶将一个个装着保暖物资的马夹袋,送到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家中。
寒潮来临的第一个傍晚,张伟林来到司前街180号江南人家小区,开始做垃圾分类准备工作,将垃圾分类亭内的垃圾桶移出来。尽管穿戴了“保暖套装”,动作还是受到了零下低温的影响,没有平时那么“行云流水”。就在这时,一只手搭在了垃圾桶的边缘,和张伟林一起把垃圾桶拖了出来。“我是环境生态局的党员,叫我小陈好了!天这么冷,你们太辛苦了,这段时间我们会到每个点位增援帮忙。”苏州市环境生态局是金狮社区的结对共建单位,无论是疫情防控值守还是“今日大扫除”,单位党员都经常到社区开展志愿行动,这一次他们又出动了,目标就是增援寒潮中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除了指导投放,小陈提前把社区送到点位的草垫铺在垃圾分类亭前,防止居民滑倒。小陈还去小区门卫处打了些温水倒进洗手桶内,为投放垃圾后需要洗手的居民提供了方便,水冷了他就再去换一些。“张叔,你休息一会儿吧,我来分拣。”冰冷的不锈钢分拣夹在两人手中传递出了温度,而这样的垃圾分类增援行动也在金狮社区其他几个点位同步上演着。
垃圾分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区、辖区共建单位和居民们的长期配合和坚持。正是有了指导员的默默付出和居民朋友们的支持,生活垃圾分类才会逐步成为一种文明时尚,一种文明习惯。王禾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