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020年,由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吴中科创园于2017年3月共同出资注册的“研发+产业孵化”模式,建设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通过嫁接浙大优质的科研资源、人才资源和产业化资源,结合苏州市吴中科技创业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的企业孵化资源和地方政府资源,在吴中区打造了新兴主导产业高地。
研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创建了以应用研发为核心的研发工作条件,研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打造设计-加工-测量一体化的闭环智能制造产品体系,形成了面向高端装备亟需的特种光学镜面和精密硬脆材料结构件的加工与测量技术,开展了特种光学镜面创成工艺与配套设备研发,已形成了如下产品及技术:
(1)硫系玻璃透镜及相关制造、检测设备。已为某军工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高性能红外透镜、高精度的陶瓷模体、硫系玻璃加工服务,达到了1000套/年的生产能力。
(2)形成了高精度位移传感器的生产能力。已研发出激光三角法、色散共焦位移传感器,打破国外高端传感器垄断的地位。已为北京路兴等公司批量提供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色散共焦测量系统正竞标成为华为配件供应商。
(3)超精密陶瓷制造、检测设备。高精度陶瓷部件已经入选成为世界第一的光刻机生产厂商ASML的供应商,并提供相关的检测设备。
该中心孵化出两家公司:苏州中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超徕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两家公司运营状态良好。中心负责人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跨尺度微纳制造过程的关键检测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2020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智能装备方面,自主研发了基于激光SLAM技术的AGV小车,具备地图自动构建、运动路径自主规划、自动避障、智能群体调度等功能,开发了协同机器人移动平台,并已应用于3D打印无人工厂。
在智能成套生产线方面,成功研发汽车空调压缩机离合器橡胶吸盘自动装配生产线、汽车空调压缩机电控阀自动装配测试生产线,集成工业机器人、凸轮间歇分割器、伺服压机、振动盘等专用设备及自动化检测单元,实现了汽车空调压缩机关键零部件的自动化装配及关键性能在线检测,具备了自动防错、质量追溯、良率分析、OEE分析、能耗监测、维护保养自动预警、MES接入等功能,已成功应用于苏州汽车零部件企业。
智能工厂软件方面,自主研发了智能工厂管理软件,打通了工厂各环节的数据链,集成了OA、PLM、ERP、MES、WMS等系统,实现了工厂制造资源的产、供、销、财务等各环节的合理计划、组织、控制和调整,保障了车间生产调度快速反应、生产计划有序执行,实现了企业级资源计划管理和车间级生产管理的内部协同。智能工厂软件已成功应用于苏州新智机电工业有限公司,起到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成效。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研究院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应用研发。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40项,获批7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2项,获批1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4项。项目执行期内,各研发中心累计研发项目21项,其中与企业联合研发项目13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在项目执行期内,研究院总收入6598.45万元,其中研究院自身1907.03万元,下辖持股公司4691.42万元。以平台经济的形式,集聚创新资源,服务了地方经济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探索并解决了高校研发成果到地方实施产业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保证了高校利益,降低了创业成本。探索并建立了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与浙大工程师学院合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使研究生毕业后能留在当地创新创业;与地方培训机构合作共建专业领域技术经济人培训体系;探索了技能型人才培训课程,为地方人才培养提档升级。 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