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下原镇:“小小无花果”奏响乡村振兴华彩乐章
2022-08-08 12:0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春妮 殷再宏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千山花开万树香,唯独无花不竞芳。盛夏时节,如皋市下原镇桃园社区永康无花果基地盼来了新一季的丰收,一株株无花果树在精心栽培下整齐排列着,颗颗果实倒挂在枝干上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坚持梦想弹好“序曲”

  一大早,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分拣,一筐筐刚刚采摘的鲜果,绿中透红,煞是喜人。“这种无花果叫波姬红,是从美国引进的,它的果实绵密清甜、饱浆多汁,很多人爱吃。”基地负责人马永康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起了无花果,谁能想到,眼前的“种植能手”五年前却是一个“门外汉”。

  “我以前在深圳工作,大城市的人非常注重养生,对无花果的需求量较高,我就是在那时发现了无花果的商机,所以决定回老家种植。”忆起过往,马永康眼里依然有光。跨行创业受到妻子洪晓芹的反对,但面对马永康的坚持,洪晓芹决定与马永康一起回到家乡放手一搏。2017年,马永康回到老家桃园社区流转了70亩土地,投资近50万元,种植了四个品种约6000棵无花果树。

  创业初期,面对一片空白的无花果栽培技术,毫无经验的马永康、洪晓芹夫妇在学习和实践中摸索前进。从种植到培育、从管理到技术,夫妻二人前往山东、四川、浙江等地参加各类无花果种植技术培训,同时,南通市老科协、如皋市长寿研究会以及如皋农业农村局也为基地提供技术指导。“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我们的无花果基地终于开始盈利了,目前效益还不错,鲜果年产值在20万元左右。”马永康开心道。

  从“单一”到“多元” 拓展产品唱好“高潮”

  “无花果全身都是宝。”马永康说,无花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果胶等成分,能有效降低胆固醇、血糖,是绿色健康食品,备受消费者欢迎。

  无花果鲜果皮薄肉软,长距离运输难度大,目前该基地的鲜果主要运送至江浙沪等周边城市。“一亩地能产近一吨的鲜果,一年销售70吨没有问题。”马永康表示,旺季无花果产量大,除了鲜果出售,基地也延伸出无花果干、无花果酒、代餐粉等深加工产品,销往深圳等大城市。

  “我们的无花果干口味香甜、口感软糯,很有劲道。”马永康透露,基地的果子一成熟就摘下来送到工厂进行冻干处理,果干还保持着原有的甜度,“这款产品卖得特别好。”目前,基地的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达到200万元。

  去年,下原镇镇政府为永康无花果种植基地成功申报了“绿色产品”标识,该基地也全力打造了“寿之康”品牌。“我们卖出去的每一份无花果都会经过检测室的严格检测才会送到消费者手上,真正做到绿色、有机,努力让‘寿之康’这个品牌能为如皋‘代言’。”马永康坚定地说。

  从“一人”到“众人” 共同富裕奏好“尾音”

  “一人致富不算富,要带动乡邻都致富。”作为下原镇桃园社区的特色产业,马永康的无花果基地还吸纳了本地农户就业,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我在这里工作6年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来这里帮忙干活,每天能挣到七八十块钱,很不错。”缪大姐是当地农户,她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就有了增收渠道,务工、种地两不误。在桃园社区,像缪大姐一样受益的农户不在少数,目前该基地常驻员工有8人,帮忙除草施肥、修剪维护、摘果装运等,丰产时达到15人,解决了该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务工的问题。

  随着基地无花果产量趋于稳定,该基地也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和慕名而来的新客。每年的8月中旬,当无花果大批量成熟时,苏州、上海的游客就会组团来基地采摘,“每天大概会接待三四百人。”马永康说道。

  作为返乡创业的能人,马永康每年还会为如皋长寿研究会的105岁以上老人送上慰问品。“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如果社区有需要,我也很乐意尽一点绵薄之力,为社区的乡村振兴发展作贡献。”马永康说。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需特色。近年来,如皋市下原镇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入镇村经济社会发展。如今,下原镇特色产业种植的莲藕、蘘荷、玉米等绿色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特色产业正在奏响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江南时报 钱春妮 殷再宏)

标签:无花果;门外汉;永康
责编:陈衍晖